浅谈对残疾人无障碍工作的认识

 

 

一、无障碍环境的慨念:

无障碍环境指的是一个既可通行无阻而又易于接近的理想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物质环境无障碍主要是要求: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应方便残疾人通行和使用,如城市道路应满足坐轮椅者、拄拐杖者通行和方便视力残疾者通行,建筑物应考虑出入口、地面、电梯、扶手、厕所、房间、柜台等设置残疾人可使用的相应设施和方便残疾人通行等。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主要是要求:公共传媒应使听力言语和视力残疾者能够无障碍地获得信息,进行交流,如影视作品、电视节目的字幕和解说,电视手语,盲人有声读物等。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是帮助残疾人补偿功能、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项民心工程,解决残疾人出行难、如厕难、洗澡难等问题。

二、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的由来

20世纪初,由于人道主义的呼唤,建筑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无障碍设计。它运用现代技术建设和改造环境,为广大残疾人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国际上对于物质环境无障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当时在瑞典、丹麦等国家就建有专供残疾人使用的设施。1961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此后,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有关法规。

三、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意义

一个坡道,既可使残疾人走出家门,又方便其他公民;影视字幕,既可使聋人走出无声世界,又利于社会信息传递……。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重要措施。同时它也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城市形象与国际形象。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全民公共道德意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四、国际通用的无障碍设计标准的六个方面

1、在一切公共建筑的入口处设置取代台阶的坡道,其坡度应不大于1/12;

2、 在盲人经常出入处设置盲道,在十字路口设置利于盲人辩向的音响设施;

3、门的净空廊宽度要在0.8米以上,采用旋转门的需另设残疾人入口;

4、所有建筑物走廊的净空宽度应在1.3米以上;

5、公厕应设有带扶手的座式便器,门隔断应做成外开式或推拉式,以保证内部空间便于轮椅进入;

6、电梯的入口净宽均应在0.8米以上。

五、发达国家和地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情况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订"无障碍标准"的国家,其无障碍环境建设既有多层次的立法保障,又已进入了科研与教育的领域;各种无障碍设施既有全方位的布局,又与建筑艺术协调统一,同时给残疾人、老年人带来了方便与安全,堪称世界一流水平。1961年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制定了第一个无障碍设计标准。1968年和1973年国会分别通过了建筑无障碍条例和康复法,提出了使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在公共建筑、交通设施及住宅中实施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并规定所有联邦政府投资的项目,必须实施无障碍设计。为了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美国许多高等院校建筑系,已专门设立无障碍设计技术课程,作为必须训练的一项基本功。现在新建道路和建筑物基本能做到无障碍建设,改造也能考虑无障碍,尤以残疾人居住的建筑最为突出,针对使用者的特殊要求,采取了更多措施,包括建筑设施的灵活调整等,以使残疾人通行安全和使用方便。

日本目前为残疾人、老年人增设的无障碍设施比较普及,国家所制订的统一建设法规中就包括残疾人、老年人无障碍设计。每一幢建筑物竣工时,有专门部门验收其是否符合残疾人、老年人无障碍设计。在一些公共设施中,尤其是商店,是按商业建筑面积大小实现不同等级的无障碍设计,建筑面积大于1500平方米的大中型商业建筑要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专用停车场、厕所、电梯等设施。在机场、电力火车站、电力火车以及道路等地方和设备,无障碍设施、服务也较为完善。

《香港残疾人通道守则》自1976年至1984年多次修订。香港对规定道路的无障碍要求是高的,乘轮椅者在规定的无障碍道路上要实现通行无阻。跨车行道的建筑物、交通信号与标志、地铁无障碍十分完善和发达。有关建筑物也做到无障碍设施齐全。

六、我国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法规、政策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200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1990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和社会逐步实行方便残疾人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采取无障碍措施。"国务院批准执行的中国残疾人事业的五年工作纲要、"八五"、"九五"、"十五"计划纲要,也都规定了建设无障碍设施的任务与措施。1998年4月,建设部发出《关于做好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通知》(建规〔1998〕93号),主要内容是有关部门应加强城市道路、大型公共建筑、居住区等建设的无障碍规划、设计审查和批后管理、监督。1998年6月,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发布《关于贯彻实施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的若干补充规定的通知》(建标〔1998〕177号),主要内容是切实有效加强工程审批管理,严格把好工程验收关,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的入口、室内,新建、在建高层住宅,新建道路和立体交叉中的人行道,各道路路口、单位门口,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居住小区等均应进行有关无障碍设计。

实施无障碍的范围是办公、科研、商业、服务、文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园林、居住建筑等。无障碍要求是建筑入口、走道、平台、门、门厅、楼梯、电梯、公共厕所、浴室、电话、客房、住房、标志、盲道、轮椅席等应依据建筑性能配有相关无障碍设施。

七、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现状

我国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从无障碍设计规范的提出与制定开始的。1985年3月,在"残疾人与社会环境研讨会"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北京市残疾人协会、北京市建筑设计院联合发出了"为残疾人创造便利的生活环境"的倡议。北京市政府决定将西单至西四等四条街道作为无障碍改造试点。1985年4月,在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在建筑设计规范和市政设计规范中考虑残疾人需要的特殊设置”的建议和提案。1986年7月,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编制了我国第一部《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试行)》,于1989年4月1日颁布实施。

十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沈阳、青岛等大中城市比较突出。在城市道路中,为方便盲人行走修建了盲道,为方便乘轮椅残疾人修建了缘石坡道。建筑物方面,大型公共建筑中修建了许多方便乘轮椅残疾人和老年人从室外进入到室内的坡道,以及方便使用的无障碍设施(楼梯、电梯、电话、洗手间、扶手、轮椅位、客房等)。但总的来看,设计规范没有得到较好执行,同残疾人的需求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相比,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还较为落后,有较大差距

八、实施精准扶贫后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农村建设情况)

2016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之际,来到河北省唐山市,习近平前往唐山市截瘫疗养院。他在康复室看望正在做康复训练的截瘫伤员,一一了解他们的伤情和康复治疗情况,问他们还有什么困难,祝他们健康长寿。在疗养病室,他同因地震伤害截瘫的杨玉芳、高志宏夫妇亲切交谈。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追求健康,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习近平指出,大爱无疆,医者仁心,医护人员要树立把伤残人当亲人的思想,为伤残人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近年来,我国无障碍建设进步很快,城市道路和商店、银行等公共场所,都不同程度地建设了无障碍设施,一些残疾人的家庭也进行了无障碍改造。但有的残疾人因家里没有无障碍设施,自己进不了卫生间、厨房,有的残疾人十多年下不了楼、出不了家门,这样也就很难参与各种社会生活。一些地方残联和有关部门帮助残疾人进行了家庭无障碍改造,有的家里卫生间的门做宽了,厨房空间也大了,家门口也修了坡道。一些农村残疾人的家门口也铺设了坡道。

  为残疾人特别是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不仅能方便他们的生活起居,提高生活质量,也可以解放他们的家庭成员,这是残疾人有别于健全人实现小康的重要需求,更是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实现不让贫困残疾人掉队的重要举措。但现在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是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进展缓慢。根据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动态更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354万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需进行无障碍改造,其中农村有255万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而“十三五”中央财政年投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资金仅能改造4万余户,据统计,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全国仅改造了13万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改造量与实际需求量之间差距还相当大,远不能满足贫困重度残疾人的迫切需求。

  二是改造内容和水平不高。由于受资金等客观条件限制,现有无障碍改造的内容还仅限于修建坡道、加装扶手等简单改造,改造标准偏低,水平不高,改造内容与残疾人的需求和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另有的改造的也不标准,比如在农村,看到有的残疾人家门口修了坡道,做了很粗的不锈钢扶手,花了钱却不实用。

   因此,很多地方将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纳入脱贫攻坚的目标,统筹规划,统一部署。住房城乡建设、扶贫办、民政等部门,在城市保障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中同步考虑残疾人家庭无障碍建设内容;在制定和实施搬迁规划中同步做好家庭无障碍设施的规划与建设;要推广家居无障碍通用设计。要分解任务,倒排计划,一户一策进行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加强督导落实。

三是加大改造资金投入。建立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补贴制度,根据各类别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的实际需求,中央和地方加大财政投入,加强资金统筹,中央财政集中支持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其他地区由地方财政安排。要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内容,提高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服务供给能力和效率。同时要加强宣传,动员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倡导爱心企业、社会组织通过志愿服务、设立基金等方式,支持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

四是提升改造内容和技术水平。根据各类别残疾人的残疾状况、需求与居住环境,除修建坡道、平整地面等便利改造外,应加大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的改造,如进行安装卫生间热水器、厨房改造等提升卫生、生活条件的改善措施,要既解决残疾人的出行无障碍问题,又解决获取信息无障碍问题,切实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同时要加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标准建设,给予技术支持。

近年来,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作为助推脱贫攻坚、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来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宣传不够、认识不足、落实不力、敷衍了事等影响无障碍改造工作实效的问题和不足。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增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的实效性呢?

首先,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解决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落实者”和“改造者”“想什么”、“怎么想”的问题。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主要靠县以下基层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组织实施,在残疾人及其亲属的支持配合和参与下完成。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行动,直接影响着无障碍改造的进展和质量,影响着它的实际效果。因此,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措施,大力宣传无障碍建设理念,宣传进行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的重要意义,使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和广大残疾人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和方法步骤,弄清楚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是什么事情,解决好一些基层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因思想认识上“消化不良”出现的“怕麻烦”、“不好做”“意义不大”等问题,增强其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促其履职尽责,积极按照守初心、担使命的要求,把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做成党和政府为残疾人办的最直接最现实最具体的好事实事。同时,要引导广大残疾人正确认识和理解无障碍改造工作,纠正少数人两眼向上、两手向外的“等、靠”思想和政府“包死”、“包抬”、“包埋”的错误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增强自立、自强、自尊意识,以听党话、感党恩的积极心态,支持和配合无障碍改造工作,变“要我改”为“我要改”。

其次,要搞好调查研究工作,解决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从实践情况看,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过程中存在不结合实际、没有因人而异、实用性不强等问题,有的甚至把危房改造当作无障碍改造,搞不清“危改”和“障改”的区别,结果事与愿违、得不偿失。因此,要以现有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数据为依据,及时掌握辖区内残疾人的无障碍改造需求情况,根据上级下达的年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合理分配下达具体改造计划。负责组织实施的乡镇(街道)残联和村(社区)残协要结合残疾人家庭实际,以残疾人的个性化需求为导向,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和需求,按“一户一档、一户一案”要求,遵照《无障碍改造设计规范》和《家庭无障碍改造指南》,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改造对象家中开展深入细致地调查摸底工作,然后依据调查结果,科学确定改造内容,设计改造方案。

再次,要抓好督促指导工作,解决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改得“好不好”、“满不满意”的问题。要规范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保证改造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可以通过电话回访、实地查看、现场评估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改造中要指派专人负责施工管理和技术监督,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精准实施改造,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操作,尽量减少对残疾人家庭正常生活的影响,真正把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做成切合残疾人需求、个性突出、可推广、能复制的“品牌”工程。

总之,在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中,要兼顾类别、加大投入,满足残疾人家庭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通过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的实施,改善贫困残疾人居家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其充分参与社会生活。让我们同住齐鲁大地,共沐枣城阳光;让残疾人朋友和我们一起拥有诗和远方。

 

  • 创建:枣庄市残联
  • 发表日期:20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