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几点思考

 

 

就业是残疾人及其家属所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更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就业利于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实现自立、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也是实现自身权利和人生价值的关键。残疾人就业状况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所以,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扩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面,对残疾人的就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很大的意义。

  1. 残疾人职业培训方面:

    ①残疾人获得有质量的职业培训机会,对其形成就业能力实现稳定就业非常重要。残疾人职业培训分学历和非学历两类,残疾人就读的高中绝大多数是职业高中就更少,取得本科以上的更是凤毛麟角,而且有资料显示残疾青少年能接受初中这一基础教育学段的人数已出现锐减态势。这从一个侧面要加强法治促进教育公平。

    ②职业教育分布的聚集化越来越远离残疾人,对于行动能力或信息获取能力受限而无法在寄宿制培训机构里独立学习者尤为不利。而且培训基地大体半数依托特殊教育机构,半数挂靠于普通职业技术学院,亦存在机构数量少、培训资源在城市集聚、覆盖面有限的问题。

    ③学历、非学历职业培训的质量皆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能够接受高中阶段职业培训的残疾人基本属于群体内的学业精英。残疾学生经过了严格的入学选拔,个人素质较高,但毕业时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不足九成。未能考到证书者毕业后很难有机会继续接受专业培训、再次准备初等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对于残疾人非学历类职业培训而言,培训时间是否充分、方向是否适当、方法是否科学、培训是否有连续性等一系列关涉培训质量的问题有待更好的解决。

    针对上述社会整体层面残疾人职业培训现状,提出以下三方面对策。

    第一,增加学历与非学历职业培训资源供给,稳步提升残疾人的培训比例。在学历教育方面,首先须厘清地区残疾青年有能力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培训者的人数,以“十三五”末此类残疾人七成以上接受中等职业培训为目标,研究出每年应该提升的接受培训比例,据此增加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的建制,更好地运用各地已有的残疾人培训硬件与软件资源,线上、线下职业培训结合,增加不同层次、不同地区职业培训机构之于残疾人的可及性。有效推进学历、非学历残疾人中等职业培训,必须打破职业教育的残健壁垒,走融合式发展而非隔离式发展之路,对于残疾人职业培训的开放性,助力解决残疾人职业培训资源面窄量少问题。

    第二,针对“听、视、智”三种残疾为主的窄口径特殊教育体系,其次在于公共交通及培训机构的环境尚未达到无障碍法律法规要求,使得肢体等类别残疾人出行难、接受培训更难。影响职业培训机会的多个因素关涉社区,应推动残疾人职业培训的社区化。可依托普通或特殊职业学校,在街道或社区图书馆或村文化活动室设立远程培训点,提高行动不便的肢体残疾人的职业培训率。

    第三,提优与补短双管齐下,在残疾人职业培训改革中力争教学质量稳中有升。进一步提升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的师资、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助学措施以及无障碍环境水平,在实践环节确保培训教具器材的生均使用时间。职业培训质量的巩固与提升不仅要着眼于提优,培训机构还要知悉学习者哪些关键的知识技能相对薄弱,尽力提高培训指导的针对性。

    从工作实际层面来讲。

    当前,残联在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方面都投入了很大精力。然而在技能培训中,还存在机构与残疾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由于培训信息发布途径单一,不能及时有效地掌握残疾人培训意愿和需求,这导致一方面是残疾人希望得到技能提升却不知哪里可以培训,另一方面还存在部分残疾人反复参加各类培训,而就那么几个人不主动就业,浪费了培训资源。其次,当前培训机构的管理还不够规范,例如,不严格要求、培训时间缩短等。

    ①在培训项目方面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方面呢?要怎样确定?当今社会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水平的残疾人对职业类型的需求存在差异。例如,中年残疾人倾向于接受传统、手工制作类、种养类培训项目,青年残疾人则更倾向于参加高端、特色、新颖的培训项目。这就需要在残疾人培训意愿调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创设相应的培训项目。当然,在培训项目的设置上也可根据就业情况进行安排。如可对残疾人中新成长劳动力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开展专项技能或初级技能培训;也可由用人单位依托当地培训机构,根据行业特点和岗位技能需求,结合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职工技能水平的要求,对新录用的残疾职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或高技能人才培训;同时也依托培训机构,结合产业发展,对具备一定创业条件或已创业的残疾人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

    ②在培训内容方面?技能培训,重在实用。培训内容做到实用化需要在内容选择上更符合残疾人的就业意愿。这就需要注重考虑受训残疾人自身发展的要求,重视残疾人个人职业设计和就业能力评估,对有意向参加培训的残疾人给予就业能力评估服务并予以相应的建议,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培训项目及就业方向,开展兴趣与优势对口的职业技能培训。

    ③在培训多样化方面,随着市场对务工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探索培训的新形式新载体势在必行。只有根据残疾人的特点,积极发现探索适合残疾人从事的项目作为培训载体,才能让职业培训具有生命力。在互联网上的就业渠道。近些年,从国家到地方都会举办一系列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加强残疾人工匠人才建设,增强残疾人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培育残疾人工匠精神,将是今后培训的一个方向。借助相关竞赛,配合展开技能培训,加强残疾人工匠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有针对性地普及提高残疾人技能,可以使培训、竞技和就业相辅相成。

    市中区残疾人培训工作,首先是培训资金方面,利用有限的资金,市中区在技工学校办了两批班,电动车维修效果明显。残疾人专项培训资金来源只能依靠省级、市级的分配资金,且资金量无法支撑整个培训周期,导致培训的项目单一、覆盖面少、周期短等特点。其次是培训项目选择方面,现今培训班是以前期摸排残疾人培训意愿,依照培训意愿多的项目开展项目选择,也会很大程度上忽视少部分残疾人的培训意愿,打击了这部分残疾人的培训积极性。第三是残疾人自身素质有待提升,残疾人普遍受教育文化水平有限,往往都是培训意志左右摇摆不定,缺乏学习培训方面的恒心、少了些培训后自主就业创业的上进心、伴随着生活上的慵懒之心。

    针对工作实际方面,有几点建议:
      一是充分认识做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在举办的残疾人培训班上,学员都非常刻苦勤奋,努力好学,可见,残疾人比一般的青年更珍惜学习的机会,并且也更迫切学习一技之长来改善生活状况或者寻求精神寄托。所以一定要稳步推进残疾人技能培训工作持续有效发展。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完善激励政策。现有培训仅局限在市、区级两级开展,很多残疾人也因为宣传不到位,不了解能够参与残疾人技能培训。应从市级、县级、镇级、村级,层层铺展开来,加大宣传。对参与培训的残疾人学有动力、学有成就感,提升其荣誉感,提高其社会地位。培训结束后,每期都应该评出优秀学员给予表彰宣传,不定期进行回访和跟踪,把培训结果更好的反馈到培训机构,改进培训方式,也可以更好的宣传。  
      三是加大投入,优化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环境。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现规模较小,工种单一,师资力量不足。争取市级统筹全市培训机构项目资源,集中全市承担培训项目的机构开展年初培训项目清单,制定全市全年培训清单(包含机构名称地址、承担培训项目、开班时间、开班周期、培训费用等),进行全市公示。由残疾人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和参与时间,到所在区(市)残联报名登记转介,按照培训后就业情况予以财政统一支付机构的培训费用。形成上下一盘棋,统筹兼顾残疾人培训意愿、时间,调动残疾人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充分认可残疾人自主意愿的积极性,同时解决各区(市)残联单打独斗、项目单一和没有培训班的问题。每年度相对应跨市级及省级选派一批职业学校教师到残疾人培训班进行培训,提高师资力量。  
      四是创新机制,加强培训力度。残疾人培训班现工种较单一,并且残疾人一般都只参加一期培训,没有能够进行提前职业技术的机会。可与人社部门、技能培训中心、职业鉴定机构联合起来,培训结合新兴工种、高层次工种,聘请我市各职业鉴定机构的教师进行残疾人培训。对残疾人培训采取跟踪方式,推进新兴工种、高层次工种培训,在新兴工种、高层次工种方面,可实行适当交学费培训模式。  
      五是强化帮扶,建立残疾人培训长效机制。一方面,与党委、政府、人社、教育、共青团、红十字会等有关部门密切联系,把残疾人培训纳入该部门的工作中来,寻求政策、师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在残疾人培训班举办期间的吃、住、行、学方面寻求帮助。另一方面,建议政府应划拨专项经费,把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经费类似农民工培训的经费一般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才能有效、长期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二、残疾人就业难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那么该如何着手解决呢?
        一、从求职者来看。1、残疾人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要珍惜劳动的权利,每一个在就业岗位上的残疾人都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劳动权利。残疾人有特殊情况,但不能因为是特殊群体而搞特殊化,不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要正确处理好扶持与保护的关系。对于这一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国家有责任提供特别的保护,但竞争就业与保护就业不是互相对立的。没有竞争就业,就没有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没有保护,弱势群体的就业就得不到保证。竞争就业与保护就业是互相补充的。2、对于选择职业要有正确的就业观念,残疾人就业必须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选择职业和单位时,要实事求是,扬长避短,既要考虑自身的条件和爱好,也要考虑到客观的可能和社会的需要。3、残疾人家长同样要转变就业观念,要大胆让自己的孩子先实现就业,使他们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在工作中实现理想。要一次性寻找十全十美的“金饭碗”是不现实的,老是躺在父母的“翅膀”下,反而会害了自己的孩子。
        二、从用人单位来看。1、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残疾人的偏见,关心、帮助残疾人是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要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同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主要国家层面要率先带头录用一定比例的残疾人。2、在残疾人的工资、福利待遇上要与健全人一视同仁。特别是用人单位因为安置了残疾人,才享受了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应该把保障残疾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要从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出发,按规定为残疾人办理社会保险,解决残疾职工的后顾之忧。
        三、从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来看。做好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开展残疾人劳动力资源调查和社会用工需求调查。做好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首先要摸清底子,掌握情况。在做好残疾人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的基础上,还要主动调查掌握整个辖区残疾人的失业情况和就业情况。真实反映残疾人的就业愿望和求职需求。调查掌握好用人单位的空岗信息和用工需求,了解残疾人安置后的工作情况。调查分析社会职业变动趋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为残疾人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提供内容和条件。在做好社会用工需求调查的同时,可以结合残疾人劳动用工情况的调查,切实维护和保障残疾职工的劳动权益和合法权益,保证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工同酬。
        2、建立残疾人求职信息库和残疾人招聘信息库。一方面要积极主动收集就业信息,掌握残疾人的求职信息和社会各用人单位的空岗信息、招聘信息。另一方面收集信息还要用好信息,要及时把信息传递出去,充分发挥残疾人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用人单位岗位资源信息库的作用,使信息资源实现快捷、合理的搭配。再一方面要运用信息,对残疾人的就业信息进行汇总、统计、整理,及时对残疾人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指导残疾人就业工作。
        3、构建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和残疾人就业信息传播网络。(1)要充分发挥残联的组织优势,加强与区、街道、社区服务机构的联系,了解掌握本辖区残疾人的求职情况、失业情况和就业情况。(2)要加强与各用人单位的联系,努力做到能及时、主动传递残疾人求职信息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3)充分发挥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的作用,利用就业信息网为残疾人和用人单位提供就业信息服务。(4)建立多种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拓宽残疾人就业信息传播的渠道。
        4、抓好残疾人职业介绍工作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结合开展残疾人按比例分散就业工作)。(1)做好残疾人职业介绍工作,关键是要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建立一支思想好、懂业务的就业服务队伍,就必须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没有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很难做得好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来登记的,本身就是有困难的。因此,即干一行,学一行,精通一行,努力成为本职岗位上的行家和能手。(2)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促进就业。(3)强化社会关心残疾人就业意识,加大对按比例分散安置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按比例分散安置就业的重要意义,宣传残疾人生活和就业的现状,宣传依法按比例分散安置就业是社会各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和社会义务。
        综上所述,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也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残疾人就业重要方式,以应对残疾人就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需要我们残疾人工作者不断深入实际,贴近自己的服务对象,掌握第一手资料,不断更新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研究探索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有效方式,努力使残疾人就业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 创建:枣庄市残联
  • 发表日期:20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