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现状与思考

 

 

就业是民生之本,它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生计问题,还影响到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及幸福指数。对广大贫困群体而言,就业稳,收入就能增,脱贫才更有底气。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是残疾人实现自身权利和价值、融入社会,从根本上改善生活状况的重要途径,是残疾人工作的第一要务,更是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关键所在。李克强总理在残疾人就业方面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不懈做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和就业创业促进工作。全面落实残疾人就业法规政策,针对残疾人实际创新方式、丰富内容,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做好就业创业指导帮扶,着力消除残疾人就业创业障碍,推动农村贫困残疾人精准脱贫,帮助更多残疾人用勤劳和智慧实现就业创业梦想和人生价值。

近年来,各级残联协同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在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多领域、多渠道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扶持。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城乡就业残疾人30万人左右,就业的城乡持证残疾人达到900多万人。就业已成为残疾人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贫困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过上更加殷实、更有尊严的生活。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残疾人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就业服务还难以满足各类别残疾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特别是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形势更加严峻,残疾人就业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滕州市残疾人就业现状

根据滕州市2018年残疾人动态更新工作数据,滕州市16~59岁劳动年龄段共有残疾人16137,其中就业人数为4220人,仅占就业年龄段总人数比例26.15%,占滕州市持证残疾人10%左右。

从就业渠道看,目前滕州市残疾人的就业渠道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集中就业,通过举办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和其他福利性单位等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2018年集中就业残疾人204人,占就业人数的比例是4.83%,公益性岗位就业残疾人29人,比例为0.69%;二是按比例就业,用人单位(包括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按本单位在职在岗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按比例就业的残疾人220人,占就业人数的比例为5.21%;三是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个体就业(含自主创业)残疾人252人,占就业人数的比例是5.97%灵活就业的残疾人1641人,比例为占就业人数的38.89%;四是农业劳动,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其他形式的生产劳动,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1860人,占就业人数的比例为44.08%。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虽然近年来残疾人就业情况日益好转,受益残疾人数在不断地扩大。但是,滕州市残疾人就业率偏低,而且从就业形式上看,以农村种养加和灵活就业为主,存在残疾人就业层次偏低的问题。

二、问题剖析

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今社会的经济结构向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越来越少,而残疾人群体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自身的就业技能不高,适合残疾人的岗位不多。

(二)残疾人自身素质偏低,综合竞争能力较差。一方面残疾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所拥有的职业技能不够过硬,合适的、可选择的工作类型受到其残疾类型、残疾程度和劳动技能的影响,在择业上受到较多限制。根据2018年动态更新数据显示,滕州市残疾人的受教育程度偏低,以未上过学和小学水平为主,比例分别占全体持证残疾人的46.17%和30.37%;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残疾人比例为17.08%;受教育程度为高中的残疾人比例为5.10%;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残疾人比例为0.92%;受教育程度为本科的残疾人比例仅为0.33%。滕州市持证残疾人老龄化特征也比较明显。2018年60岁及以上老年残疾人共18533人,所占比例为51.69%,高于枣庄市3.73个百分点,高于山东省8.34个百分点;16-59岁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共16167人,比例为45.09%,低于枣庄市3.15个百分点。而且,重度残疾比例高,按残疾等级划分,一级残疾人、二级残疾人、三级残疾人和四级残疾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2.76%、34.53%、24.20%和28.52%,重度残疾占全体持证残疾人的47.29%,在客观上造成了残疾人就业困难。

另一方面部分残疾人与社会融合不够,就业意愿不强。有的残疾人由于身体或精神、智力上存在的缺陷,长期封闭在家中,与外界接触较少,在心理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压抑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缺乏自信。还有部分残疾人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甚至个别认为就业了,就不能再享受低保等兜底保障政策。滕州市残疾人的主要生活来源为家庭成员供养,比例高达89.59%;依靠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生活的未就业残疾人比例为2.11%,这是2018年的统计数据,今年残疾人单独施保政策全面开展,依靠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生活的残疾人比例还会更高。残疾人就业和培训意愿不高,调查显示,在16~59岁就业年龄段,滕州市有16167名残疾人,其中有就业需求的仅为107人,有培训需求残疾人仅为203人。每次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前,滕州市基层残疾人专职干事都广泛发动、反复动员,但大多残疾人仍不愿走出家门参加培训。有的即便参加了培训,因就业意愿不高、接受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就业、培训效果不理想,如电子商务技能培训,仅2019年枣庄、滕州两级残联共举办4个班次,培训滕州市籍残疾人34人,但至今未有人员在网上经营或从事相关工作。

(三)现有政策在用人单位聘用残疾人方面鼓励性措施不多。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帮扶政策,但对用人单位和企业依法按比例吸收残疾人就业的责任不够明确,不少单位存在不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不和残疾人签订劳动合同以及歧视残疾人等情况。有一些用人单位对残疾人还存有歧视观念,不了解残疾人能干什么,对残疾人就业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存有“残疾人工作不如健全人,安置残疾人就业麻烦太多”等错误认识,片面地认为安置残疾人就业是福利企业的责任,宁可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肯录用残疾人职工。滕州市每年参加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年审的只有100多家用人单位。残保金征缴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按照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地方税务局、山东省残联《关于印发山东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鲁财综[2018]31号)文件第二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缴纳保障金的,由保障金征收机关提交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还应当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但是,对于那些不缴或少缴残保金的单位,仅仅是行政措施而没有上升到法律手段,足额催缴存在困难。

(四)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平台不多。集中安置残疾人的福利企业,普遍生存困难,规模数量萎缩(目前滕州市只有1家),难以为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提供更多机会。重度、智力、精神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缺乏适合的合作项目。

(五)残疾人用工信息机制不够健全。残疾人用工信息和渠道不畅通,市场服务范围狭窄,工作网络未完善,存在着就业信息与用工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够畅通,用人单位与残疾人之间还没有实现有效的双向选择。

三、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目前残疾人就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和前期工作探索,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善残疾人就业形势。

一是稳步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是国家为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所采取的战略性措施。近年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增长很快。2019年,滕州市残保金征收金额达到了1559万元,但是有的企业招收残疾人的积极性还是不高。这其实是一个理念的问题,不仅要让企业知道,征收部门也应该明确,缴纳保障金并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要让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在政策上,要做到一手软一手硬。一边要通过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多安置残疾人,对企业聘用残疾人除了在残保金减免外,还要制定更多鼓励措施。另一方面则要通过运用法律手段,对不安置残疾人也不缴纳残保金的企业“硬”起来,将其纳入失信名单、法律强制执行,这样才能对企业形成督促。

这两种方式,在很多地区已经制定出台了相关文件规定。如:河南省规定,该省用人单位应按照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或者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违者,除通报批评外,还将由当地残疾人联合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东营市2017制定下发了《关于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奖励的通知》,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每超过规定比例安置一名残疾人,奖励用人单位8000元。

二是积极探索残疾人就业+培训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大力开展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和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带动就业,帮助残疾人就业增收。这两年,滕州市残联为提高残疾人培训效果、提升残疾人就业率,不断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是积极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培训项目,开展盲人按摩、小儿推拿、电子商务、电动车维修、烹饪、面点等不同类型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以提高残疾人社会竞争力。比如,去年滕州市残联与培训机构合作开展手工编织的培训班,培训后机构安排货源进行计件加工,有的残疾人一天可以收入四、五十元。二是采取“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模式。比如,盲人按摩目前就业前景好,对符合条件的视力残疾人进行摸底、筛选,除推荐他们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以外,还对他们今后就业或创业进行政策宣传和相关指导,对于有开店意愿的及时跟进服务,按照政策规定给予资金扶持。目前,滕州市盲人按摩店有19家,42人从事这项工作。三是对年龄偏大、学历较低、身体状况不便于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残疾人,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为保证培训质量、方便广大残疾群众,开创新的工作模式,由滕州市残联主导,委托专业社会培训机构,邀请经验丰富的农业技师传授种植、养殖、手工加工技术,镇街残联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以达到带动残疾人就业、增加残疾家庭收入的目的。

三是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发展在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报酬和劳动协议签订等方面较为灵活的残疾人辅助就业,积极寻求爱心企业、组织作为合作伙伴,走民办公助、社会帮扶的道路,针对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进行简单易学的手工劳动项目,方便按照计件的方式给予劳动报酬。发展“残疾人之家”日间庇护托养机构,采取残疾人“托养+就业”工作模式,在传统的简单学习、康复训练、娱乐活动托养内容中,适度加大工疗的比例,增加残疾人收入。

四是鼓励和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通过落实税收优惠、创业补助、社保补贴和开展技能培训等多种措施,积极引导和帮助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对于残疾人创业扶持,目前在盲人按摩和电商两个领域有政策扶持,参照外省、市的做法,创业扶持政策的覆盖面建议进一步扩大。如:

北京市:对自主创业并取得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残疾人,按照最高不超过2万元的标准给予创业扶持;对租赁场地的,再给予最高不超过2万元的场地租赁费扶持。对从事个体经营(含农村民俗旅游经营)实现就业并取得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残疾人,按照最高不超过1万元的标准给予扶持;对租赁场地的,再给予最高不超过1万元的场地租赁费扶持。对进入市场从事个体经营或由街道(乡镇)、社区安排,在社区内从事个体经营或便民服务的残疾人,按照最高不超过5000元的标准给予扶持。

天津市滨海新区:残疾人自主创业最高可获5千元补贴

重庆市城口县:给予初次创业残疾人发放1000-3000元补贴

浙江省宁波市:对低收入残疾妇女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种养业、来料加工业、家庭工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及开办小店小摊服务业等项目的,经申请,可给予一次性就业创业补助;根据家庭状况和投资规模,给予每户2000-10000元的就业创业补贴。

甘肃省白银市:实现自主创业并持个体工商营业证6个月以上的残疾人,“创业补助金”为每户2000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员创业的,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元的补助。

河南省:一次性给予不低于2000元的资金扶持。

深圳市:残疾人自主创业可享初创业补贴、场地租金补贴;对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和支持性就业的优秀项目,最高还可获得20万元配套资助经费。

五是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残疾人就业环境。通过宣传,改善残疾人就业软环境。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老媒体,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宣传残疾人就业法律法规以及党和政府扶残助残的重大举措,引导全社会树立对残疾人的新理念,形成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就业的社会风气。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张海迪主席的故事激励了我们一代人,现在我们要通过发掘、宣传本土身残志坚的创业标兵、致富能手,讲好身边的故事,更好地引导广大残疾人朋友自强不息。比如,滕州市东郭镇有位残疾人就业脱贫典型,名叫柴德余,因儿时触电致残,右臂截肢,左手仅剩三根变形的手指,生活困难,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市、镇两级残联、扶贫部门的帮扶下,柴德余做起了早点生意,用仅有的三根手指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同时,他还经常为残疾人、贫困户现身讲解,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扶贫先扶志”, 滕州市残联经常利用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残疾人技能培训等机会,对残疾群众进行思想教育,“脱贫不能只靠政府,关键是要靠自己”,还邀请柴德余等脱贫典型用自己的致富经历现身说法,引起残疾人群众的共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还有全国自强模范王介华董事长,因身体残疾在求学、求职道路上屡屡受挫,但自强不息,白手起家创办了幸福人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现在拥有门店265家、员工2000余人,王介华董事长常年资助考入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和残疾家庭子女,每次捐赠仪式结束后,我们都安排学生们参观幸福人医药连锁有限公司,通过实地参观激发学生们的内生动力,很多学生表示要好好学习,毕业后通过自身努力让家人过上幸福生活。

残疾人就业工作是残疾人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解决残疾人生活的根本出路。我们目前所做的所有工作,教育、康复、维权,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残疾人能实现劳动就业,参与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在当前受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适应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残疾人就业难困境,特别是农村残疾人就业仍是当前残疾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以创新的眼光、更广阔的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更有效的扶助、提供更宽阔更通畅的就业渠道,让更多残疾人从依靠国家、社会和亲属救济供养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

 

 

  • 创建:枣庄市残联
  • 发表日期:20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