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强:用双拐支撑起创业梦想
图为王永强在指导员工来料加工
白炽灯光下,伴着机器的轰鸣,一双双勤劳的手依然在娴熟的劳作着,脸上是自信,是坚定,是从容。"怎么劝都不走,撵都撵不走,还要再继续干一会儿。"永强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永强看着加班加点、乐此不疲的工人们,如是说。
自幼罹难令他就业举步为艰
1979年,王永强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3岁的他从此失去了行走能力,直到现在,只能拄着双拐行走。校园的时光都是在姐姐和同学们的背上度过的,尽管如此,求知若渴的他依然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念完了高中。
高中毕业,18岁的王永强通过劳动就业部门学习了家电维修技术,靠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努力挣钱,这一干就是5年。后来又相继从事过档案管理、风机制冷和缝纫技术培训,还到南方干过家电售后服务。2012年,因为行业不景气,王永强再次被迫转行。他买了辆电动三轮车跑出租,因为人缘好,再加上的他的努力,小日子也过得有了起色。但世事难料,正当王永强的出租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一纸整顿三轮车载客的通知摆在了他的面前,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来源。用他自己话来说:开三轮车,那阵子也挺难的,风里来,雨里去的只能够养家糊口的,但是也没办法,残疾人不好就业。由于政府出台文件,全国统一的取缔,当时就很迷茫了,这条路没有了,怎么生存?很苦恼。
政府扶持让他走向创业之路
没了生计的他就开始琢磨着要再干点什么。就在这时,薛城区残联和周营镇政府的同志找到了王永强,鼓励他出去看看,找找项目,政府会提供一些相应的政策扶持,并承诺给他出部分启动资金和劳动场所。
2013年,王永强重新点燃希望,背着煎饼、咸菜,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考察之旅。他先后到义坞、青岛、高密等地考察,因为他清楚自身腿部患有残疾,他就想着发展手工劳动项目也许会合适。考察中,不知看过多少的白眼,有的人看到他是残疾人,压根就不愿意搭理他。但是,也有人看到他是残疾人,受到他自强不息的精神的感染,给了他更多学习的机会。
经过长期的考察,2013年11月,王永强结合村里剩余劳动力多的实际,最终把目标锁定在鞋子来料加工上。他把这个想法给残联的同志和周营镇政府负责人一说,镇上马上拍板,出资、出厂房,残联也为他送来了2000元创业基金。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他用双拐踏上了这条艰难的创业之路。
艰苦奋斗成就他创业梦想
对于一般人来说,走南闯北调查学习、跑订单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对于王永强来说更是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
最初,他拄着拐杖到临沂的一个外放单子的鞋厂。这家老板,也可能看是残疾人吧,也可能是同情吧,鼓励他道:选择这个行业上来很难,得坚持。一开始,给了他一些废料,让他回家找工人练机器。由于没有经验,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上可以说不是很好,但最终这个老板还是把钱付给了他。这给了他莫大的鼓舞,坚定了他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接到第一笔订单,因为没有过硬技术,王永强就又带领两名工人到高密一家鞋厂现场学习,鞋厂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还把下脚料送给他们。就这样,王永强在大家的帮助下,白手起家,办起了鞋厂。2014年,王永强注册了“永强”工艺品有限公司。
据他介绍办厂的过程是一言难尽!跑定单依靠双拐,每走一步都是那么艰难,不仅如此,整个的生产,从定单下来,到吸纳工人、再到技术培训,到技术提高,保质保量完成定单;然后是发送产品,经过验收合格,汇款到帐;机器的购买与维修等等,接下来是日常出勤的考核,工资的发放,食宿的安排,员工家庭及子女的现实困难的解决……,每一个环节都很关键,事无巨细都要由他来完成,他真是太忙了。甚至,忙到抽不出时间带妻子去检查,他现在连孩子也没要,他把他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这个他所深爱的事业,他说要干就一定要干好,我倒了没什么,我不能让跟着我干的200多工人失去工作和收入,再难我也要坚持,要自强。
目前他的“永强”工艺品有限公司已经由一个仅有三台机器的小加工点,发展到颇具规模拥有12家连锁来料加工厂的扶贫基地,带动200余人就业,更重要的是还吸引了20来名残疾人到厂里工作,让他们有了稳定而可观的收入。
心怀感恩带动他人脱贫致富
虽然王永强的企业有多名残疾人朋友工作,但他们的产品却毫无残缺。一个人的身体残疾或许是身不由已,但生产出的产品的残缺绝对是个人不负责任产生的。车间主任郑艳目不转睛地检验着其他厂点送来的加工成品说道:一定要严格把关,确保质量,赢得信誉,做强永强品牌。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得更好、更远。也许是心里拧着一股劲儿,从他们手里生产出的产品几乎是世界一流的。从拄着双拐,四处找定单,到越来越多的定单从国外走向他,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用诚信赢来的大量客户需求,让王永强和他的公司日臻成熟。
“我要用我的技术和实力,与残疾人朋友抱团取暖,一起脱贫,我要让残疾人体面地工作!”王永强知道残疾人就业困难,他主动吸纳了20多名残疾人到厂里工作,现在能在他的厂子里打工,是附近许多人所向往的,平等、尊重、友爱、共享,让大家伙儿觉得特别温暖。
同是残疾人的员工王庆,三级肢体残疾,与七十多岁的父亲相依为命,看上去身体特别虚弱,可以说手无缚鸡之力,王永强把他留在身边做小工,一干就是六年。强风大雨天,不能来上班的时候,王永强也会给他算上工钱,还免费为他提供外出培训机会。王庆颇带自豪地激动地说“我跟王老板干五、六年了,比以前变化多了,性格也开朗了!以前找不到什么工作,王厂长不仅给我工作的机会,还送我出去进修,学修机器,我现在也成了专业技术人员,这么多加工点,这么多的机器,无论什么样的故障,我一下子就能给修好了。”
残疾女工马晓静说,“这个工作很好,很适合我们残疾人,然后伙食上也很好,我们两口子都是残疾人,在这干了两三年了,王厂长挺照顾我们的,也让我们在这吃住,都挺方便的,一个月我们两个人能挣四千多,最起码能让两个孩子上上学了。”
残疾人员工殷会平家里情况特殊,要照顾90多岁的母亲、80多岁的婆婆,王永强一开始就在她家里设了一台机器,让她既能照顾家人,又能抽空挣点钱补贴家用。慢慢地通过王永强项目带动和技术支持,殷会平也华丽转身,成了一个小有规模的来料加工厂的负责人,目前拥有近200平方的厂房,16台机器,安置20人就业。
不仅残疾人在这儿感受到别样的温暖,就连留守的好多劳动妇女也是幸福感满满的。留守妇女王艳金说到:“我现在在这个厂子干了有两年多了,正好孩子在这附近上学,送完孩子,直接来上班。然后,我做的是这个鞋子的鞋底,一天能做600多件吧,能有80来块钱,能够我和孩子的日常开销了。”
要把厂子做大、做强、做实,通过双手,带动更多的贫困户、残疾人和留守妇女就业,让更多的人有稳定的收入,生活有保障,把2018年生活过更幸福更美满,是他现在最大的目标,也是他感觉最有意义的事。王永强说:“做人一定要感恩,这是做人最基本的,许多人对我付出很多,我不想让这些人对我失望,我想虽然自己是残疾人,一定要创造点价值出来,不能让这些人的心血白费,我不仅要自己干得好,我还要带动周边的残疾人和乡邻们都好,都能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也说,不忘初心,我创业这几年,感谢政府,感谢残联,感谢亲戚和朋友们,感恩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不仅在资金上,在销售上,更主要是在精神上,给了我很多的帮助,这确实让我们残疾人感到政府的温暖,也感到社会的温暖。”这就是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永强,坚毅的脸廓写着担当、责任、奉献与感恩!
近日,薛城区又一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将在永强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分厂常庄镇泉头村挂牌成立。培训更多的残疾人,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共同走在奔康致富的路上,一直是永强所期待的。
薛城区残联 褚福波
- 创建: 枣庄市政府
- 发表日期: 2018-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