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中心聋儿语训班教师康复心得之四

 

 

情景教学在聋儿康复活动中的重要性

褚晓慧

                                    

    我从事聋儿康复工作已经有5个年头了,这5年来我接触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看着他们从无声到能够咿呀学语,从开始发a到背诵儿歌,从懵懂到背上书包。在这期间我也看到了很多家长的焦急、无助,想要教好孩子却又不知该如何进行。如何教聋儿呢?聋孩子也是孩子,他们也有着和普通孩子一样的情感需求和成长过程。他们更喜欢形象、直观、新奇和有趣的事物,如何让教学变的更生动有趣,下面是我自己总结的几点看法。

 一、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来激发孩子对语言的兴趣。

    在教学时,单纯的口口相授并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相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只会让他们觉得无聊,对于讲授的内容也不能完全理解。小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意注意时间短,如何在短时间内将所要教的内容灌输给他们,这就需要借助于一些色彩丰富,内容活泼的图画了。

    比如,当我在教孩子学习六个元音时,一开始只是让他们看着一张有字母的卡片,反复的让他们来发音。我发现不到两遍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被其他事物所干扰,虽然嘴巴上也跟着我复述,但是实际效果却是事倍功半,孩子依然不能很好的记忆和认读。

   后来,我换了一套卡片,在这套卡片上,每个元音字母变小了,而字母的旁边印上了一些能引导孩子认识字母的图画,图画大多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的物品。比如,i音,他的旁边就印着一件衣服。孩子每天都要穿衣服,这对他们再熟悉不过了,所以每当他们穿衣服的时候就能想到i这个音,从而加强记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次我在一本教案上看到了三个句子,分别是:一个爷爷在划船。两个哥哥在划船。一个哥哥在划船。当时我就在想如果要教孩子学说这三个句子该如何教呢?三个句子里有数量词的区别,有人物年龄的区别,怎么能让孩子理解并感受这三个句子的不同呢?我继续往下看,发现在句子下面有三张图,分别画着这三个句子所描述的内容。这样一来,每个句子就能找到相应的图画,让句子变成直观形象的图画,孩子看着图画就能理解每一个句子了。

    有一个听指令涂色的课程,目的是巩固对高、低的认识,听指令完成任务。方法是事先画好两幅风筝图,每幅图上分别画有飞的高、中、低的三只风筝。大人拿出画来问:天上飞的是什么呀?天上有几只风筝?风筝还没有颜色,我们给风筝涂上漂亮的颜色吧。给飞得高的风筝涂上蓝色。给飞得低的风筝涂上黄色。拿绿色的彩笔,涂飞得不高也不低的风筝。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如果只是简单的让孩子辨识高、中、低三个风筝,指一指他们的位置,孩子们会觉得很无趣,教学目的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加上了生动的色彩,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来涂一涂,这样在调动了孩子们兴趣的情况下,孩子们即对高、中、低有了认识,同时也认识了不同的颜色。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不再是一味的接受教育,而真正变成教学中的主体。这样一来,教学活动就变成了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互动游戏活动。打破了原来的沉闷教学形式,让学生们在兴趣中学习,在游戏中进步。

二、将孩子带入到情景当中去,让孩子理解记忆。

    最近,我在教孩子们一首《小鸭子》的儿歌。儿歌内容是:小鸭子一身黄,扁扁嘴巴红脚掌。嘎嘎嘎高声唱,摇摇摆摆下池塘。这首儿歌其实很形象的唱出了小鸭子的身体特征和它们的生活习性,读起来也很顺口。但是在教的过程中,家长却反映孩子和另一首儿歌混在一起了。那首儿歌是小鸭子找妈妈的儿歌:小鸭叫嘎嘎,跑来找妈妈。小鸭你别哭,妈妈回来了。两首儿歌开头一个是“小鸭子”,另一个是“小鸭”。句中一个是“嘎嘎嘎高声唱”,另一个是“叫嘎嘎”。几点相似之处,难免让孩子在记忆上出现混淆。

    如何让孩子区分开这两首儿歌呢?我想到了绘制插画,给孩子一个情景,让孩子理解着去学习,这样会不会就能将两首儿歌区分开了呢?在我们的学说话课本中,小鸭找妈妈的儿歌就配有一幅小鸭子和妈妈在一起的插图。小鸭子一身黄的儿歌呢?我们把小鸭子的形象根据图画画出来,然后再画上几只小鸭子,有的在池塘里,有的在仰头高唱。这样就能形象的表现出儿歌的内容,运用形象逼真的图画,看着插图教儿歌,充分调动聋儿的各种感官,引起聋儿的无意注意,即生动活泼又能引导孩子理解儿歌内容,调动聋儿学说话的积极性,也激发聋儿的兴趣。

三、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生活中学习语言,同时也让语言服务于生活。

    聋儿为什么要学习语言呢?难道只是为了背诵儿歌,念几首古诗,会几个看图说话吗?当然不是这么简单。聋儿学习语言是为了能够在生活中更好的与他人交流、沟通,让生活变的方便、愉快。

    生活其实就是最好的情景,在教学中模拟各种不同的生活场景,让聋儿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这样让聋儿觉得更自然、更舒服。没有了课堂的约束,没有了老师一板一眼的固定教学模式,孩子们学习起来也就变的轻松自在。在模拟的场景中,老师可以是妈妈,是病人,是售货员。孩子可以是我们的孩子,是医生,是去超市买东西的人。当老师不再是课堂上主导者,当孩子不再用畏惧的眼神看着我们,而是让我们出现在各种模拟的生活场景中,一切就会变的很有趣,很新奇。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有在学校中才能学习语言,其实他们忽略了家庭生活的重要性。还记得在暑假的学习班里,老师曾经问过,是教聋儿说一些“形状、颜色”重要呢?还是先教孩子说说“杯子、吃饭、喝水”这样的语言重要呢?答案当然是后者。这些词汇虽然简单,但是他们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是聋儿每天都要用到的,是生活交流中最基本、最实用的语言。对他们来说这比形状,颜色要来是实际。

    总而言之,情景教学是一种很多变的,很有趣,也很让人容易接受的教学模式。抓住孩子的天性,我们要根据聋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利用形式多样的情景教学模式,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贴近生活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真正让聋儿体验到语言所带来的奇妙乐趣。

 

 

参考文献:

    李淑英等主编《聋儿康复教育训练实用方案》

  《聋幼儿听力语言训练教材试用本学说话》

  • 创建:枣庄市残联
  • 发表日期:201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