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的贴心人---记枣庄市澳华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兴华
今年63岁的澳华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兴华,自197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服装设计方面潜心专研, 1985至1987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服装设计系。1986年获得首届山东鲁之杯时装设计一等奖。1990年以来连年被评为省级优秀设计师。
熟悉武兴华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具有钻研精神和强烈事业心的人。她在市国营服装一厂担任生产厂长期间,主要负责生产和技术工作。为此,她兢兢业业、舍小家顾大家,和一线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硬是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多次受到上级局领导的表彰奖励。然而,由于过度的疲劳,她的身体状况明显下降,迫不得以申请了病退。
1994年,枣庄市峄城职业技术中专学校成立,病退在家休息的武兴华受该校领导的再三邀请,为学生们讲授服装设计、制作课程。担任讲师以来,她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学生,如今都在服装行业发挥着各自的技术、管理和骨干作用。如学生林斌、张峰还成为了服装行业的带头人。
1997年,她辞去了讲师工作。随着身体的渐渐好转,为了生活她又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成立了一家时装设计中心。虽然店面不大只有10余人,但由于收费低、服装做工好、再加上设计新颖,联系业务的人员络绎不绝,就这样,在她的辛勤经营下,生意一天天兴旺起来,店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越来越好。
2003年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原国营企业的大部分职工由于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出现下岗,市服装一厂的职工也不例外。因此说工人如何就业成了当时的一个大问题。据了解厂长武兴华病退后,一些服装加工订单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无人接单,也就在这个时候,原单位的上级领导向武兴华发出了邀请,说什么只要能让工人吃上饭,不论采取承包租赁哪种形式,什么优惠条件都可以谈。而了解武兴华的姐妹们也主动找上门来,请求她能够再次出山,哪怕搞一个小型服装加工厂,也好让下岗在家的姐妹们有饭吃。然而,当了多年厂长的她深知创办企业哪有这么简单!此时的武兴华思想斗争异常激烈。她想毕竟自己的年龄大了、身体精力远不如从前,所以创办服装厂顾虑重重、摇摆不定。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她白天忙于自身的经营,到了晚上他思绪万千、难以平定,每当她想到曾经昔日相处的姐妹们如今下岗;每每看到姐妹们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神时,她的心情开始动摇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最终下定了创办服装公司的决心。
2004年2月枣庄市澳华服饰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公司成立以来,在武兴华董事长的亲自带领下,先后招收40余名下岗职工开始了再一次创业。她一方面积极寻找订单,另一方面开始组织工人进行生产。由于她本人服装技术过硬,而且在质量管理方面经验成熟,再加上招来的下岗工人大部分都是熟练工,所以生产发展迅速,实力不断增强。2004年6月公司被国税局批准为一般纳税人企业。
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她特别注重团队的人才建设。在经营过程中,为培养一支过硬的技术队伍,她先后举办了10余期培训班,培养技术骨干、生产人员100余名。经过培训生产工人的技术能力得到提高明显。相继完成了法国稻草人、安达利、美国帕斯波罗等技术含量较大的精品订单,并受到国内外客户的青睐。2008年公司全年完成产值1500万元,自营出口创汇60万美元,2008年被区政府授予“突出贡献奖”的荣誉称号。2009年青岛圣美尔集团公司主动上门要求开展长期合作,双方至今保持着紧密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加快企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为调动生产人员的积极性,她提出了“发展生产、富裕员工、奉献社会”的经营理念。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多了,一是客户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客户对按时交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各项费用支出明显加大,资金如何周转成了很大的问题;为把企业做大做强,千方百计按时完成客户订单,从未有过拖延。她把“诚实守信” 四个字看做是企业经营的灵魂。她没黑没白的守在公司里,几乎没有自己的休息日。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她的不懈努力,公司的形象不断提升,客户的订单从未间断过,有的客户还是慕名而来。就这样,在她的带领下,大家共同努力克服资金不足、制作工期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使企业年年上一个新台阶。 2005年以来公司先后被有关部门授予“市文明诚信民营企业、管理先进企业”、“纺织协会会员企业”等荣誉称号。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实力有了进一步的增强。针对残疾人就业的难题,2008年她积极响应政府关于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号召,主动向市、区残联提出申请,积极为那些具备就业能力和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经过紧张的筹备,2009年4月首次在澳华公司举办了全市残疾人服装技能培训班,来自五区一市的40名残疾人学员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学习,较好的掌握了缝纫裁剪的基本技能。培训班结束后,在武兴华董事长的关心帮助下,先后20余名残疾人直接就业,实现了自食其力的就业愿望。
为办好服装裁剪培训班,澳华公司结合残疾人学员大多行动不便的实际情况,投入6 万余元购置了餐桌、餐椅、床铺等生活用品,新建了残疾人专用宿舍,对职工食堂、宿舍、卫生间等设施进行了重新改造,尽最大努力为残疾人学员创造条件,方便残疾人的日常生活。
培训过程中,她结合残疾人的实际状况,采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做法,注重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让学员们边学习、边实践,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针对部分聋哑人学员,为克服语言交流障碍专门聘请了懂得手语的聋哑老师,经过短期的技能培训后,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工资收入均有了明显提高。在武兴华董事长的精心指点下,经过残疾职工的自身努力,月工资收入在1000-2500元不等,再加上公司发放的每月300元生活补助,既改善了残疾人原有的生活状况,又坚定了他们自我生存的信心。澳华公司的这一做法不仅受到市、区残联领导的高度评价,而且得到广大残疾人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为让残疾职工在澳华公司工作顺心、生活开心,董事长武兴华更是煞费苦心、不遗余力。工作中她把残疾职工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生活中给予多方面的关注。残疾人感冒、发烧,公司有备用的药品及时治疗;残疾人理发、洗澡,公司派人陪同;家住市中区西王庄的残疾人张广广,本人的电动车不慎被盗,她了解情况后,除了做好张广广的心理安慰工作,还花2000多元钱给他购买了一辆新电动车,解除了张广广的后顾之忧;家住台儿庄的残疾姑娘李聪和山亭区残疾青年庄华通过在澳华工作相识相恋,结下了百年好合。结婚那天还专门给董事长送来了喜糖;还有的残疾学员逢年过节给董事长送锦旗,发短信拜年,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激之情。
2010年全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在滕州举行。澳华残疾职工绪现广在比赛中发挥了较好的水平,一举夺得服装制作第三名,为全区残疾人挣得了荣誉。2010年作为市、区两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又被评为省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优秀基地。为发挥基地优势,澳华公司又相继举办了二期服装裁剪培训班,共培训残疾人学员60余人。目前,公司已给12名招用的残疾人全部签订了劳动合同,办理了正式招工手续,并为其缴纳了基本养老等6项保险金。2011年3月被市民政部门批准为福利企业。
现如今,枣庄市澳华服饰有限公司在董事长武兴华的苦心经营下,已发展成为集服务技术研究、生产、销售、国际贸易于一体,拥有外贸自营进出口权的服装生产企业。截止2010年底公司注册资金300万元,现拥有固定资金600万元,年产值2000万元,缴纳各种税费200万元。
回顾公司几年来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公司被省、市、区残联命名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武兴华董事长内心感慨不已!她说: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中的特困人群,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厚爱。如何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愿望,解决生活出路问题,不仅是党和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也是我们民营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作为董事长,有责任、有义务为残疾人服好务。澳华公司在实践中推出的残疾人培训就业一条龙的做法,为广大残疾人实现就业愿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较好的发挥了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充分体现了企业回报社会的经营宗旨。每当谈到残疾职工培训、就业前后的思想和心理变化时,她对残疾人那种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表示由衷的赞赏。决心要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带头响应政府关于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号召,切实发挥好省级优秀培训基地的作用。一方面采取机动灵活的措施加大对残疾人的技能培训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吸纳具有劳动技能的残疾人来公司就业。切实解决好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生活能够自理的各类残疾人的就业和生活出路问题。以实际行动汇报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支持。
市中区残疾人联合会/王 安
- 创建: 枣庄市残联
- 发表日期: 201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