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昌翠:实践我一生的承诺
枣庄市聋儿语言听力康复中心 曹昌翠
古人云:一诺千金!我不敢枉自赞许自己有古人般的高风亮节,但我会努力兑现自己的承诺:“坚定地守护这些生活在无声世界的天使们,为他们的远行保驾护航。”
我,一名普通的听力语言康复教师,步入这个神圣的三尺讲台已经两年了。两年前,我从北京联合大学听力语言康复专业毕业。毕业后,我去了福建省聋儿康复中心,在那里开始了我的特殊教育之路。后来,我回到了家乡山东枣庄,但我依然还在这条路上披星戴月地走着、感受着。回想起这两年的种种经历,我感到欣慰和自豪,为了我的小天使们,也为自己。我为聋儿们能回归主流社会而欣慰,为自己始终坚守住自己最初的承诺而自豪。
记的刚刚步入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大门,开学之际,大家齐聚在阶梯教室里,同学们还来不及互相熟悉,来不及畅想未来的大学生活,院长的一席话让我们在一刹那间感受到了自己的使命。院长深情地对我们说:“你们是幸运的,因为你们是中国残联和香港爱国人士李嘉诚博士联合开办的《长江新里程计划》的第四届学生,你们前面已经有三批师兄师姐们奔赴到了聋儿康复的第一线,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热情谱写着聋儿康复事业的新篇章。你们担负着为我国聋儿康复事业填充新鲜血液的重任,你们一定要努力地学习、实践,毕业以后也要奔赴到聋儿康复的第一线,成为我国康复工作的主力军。”在那时,我第一次知道我国仅7岁以下的聋儿就有80万之多,每年新生的听障幼儿达3万;在那时,我第一次了解到有那么多笼罩在听障阴霾下的家庭支离破碎。于是,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48名同学郑重地签下了《服从就业安置保证书》,保证毕业后两年之内必须从事与听力语言康复有关的工作。就在那时我便告诉自己,一定要学精、学细、学扎实,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铺平聋儿们的启聪之路。在两年的大学生涯中,第一次真真正正的接触聋孩子们的情景我终生难忘。那是我们第一次去中国聋儿康复中心实践,我跟的是一个助听器小班,孩子们的年龄都在3岁以下。看着娇巧的语训教师带着孩子们不厌其烦地做口舌操,做发声训练,孩子们认真地模仿着、学着,含糊不清地发着“a-”、“a-a-a”时,我发现原来“铁树开花”竟是如此的娇艳动人。初冬明媚的阳光照射进来,把这美妙的画面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成了永恒。我知道这将是我的未来,我的梦想。
两年的学习、实践,让我不仅学到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带着承诺和梦想我到了福建省聋儿康复中心,在耳蜗早期干预班里担任一名普通的聋儿语训教师,在那里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坚守一个承诺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力量,因为孩子们的未来、命运就掌握在你手中!你尽心尽力了,方法得当了,孩子就可以回归主流社会,反之,则永远生活在聋人这个小群体里。我必须全力以赴,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己的诺言。班里的孩子年龄太小,刚刚进入康复中心,适应期没有过,不停地哭闹,我就一会儿抱抱这个,一会儿搂搂那个,买糖果哄他们,和他们一起做游戏,熟悉后便开始精心准备课程。午餐和他们一起吃,在他们的小床上凑合着午休,只为了方便给他们盖被子、穿衣服。为了让他们学的更有兴趣,我经常加班到很晚,做不同的教具吸引他们,费尽心思地解决孩子们在听、说训练上遇到的问题。孩子们小,大小便还不懂,经常会拉到教室、单训室。人们常说“没有当过妈,就不会拉扯孩子”,看着弄脏了的地毯,我从没嫌弃过他们,只是笨拙地一边帮他们换掉衣裤,一边耐心教育他们。再苦再累我没有埋怨过,因为我知道我在兑现我的诺言,我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在重拾孩子们丢失的翅膀。
我回到家乡,来到枣庄市聋儿康复中心,当我看到家乡这些孩子们时,我心头一震,不合适的穿着,皱皱的、或小或大,小脸都在老师和家长身后,偷偷地瞅着我。我拿糖果哄他们,看到他们神情里有一丝惊喜一闪而过,随后又怔怔地看着我,当得到家长的允许后,都兴奋地来拿糖果,然后又躲了起来。我心头酸酸的,在北京,在福建,孩子们虽然不幸,但好在家庭条件好些,助听设备好些,穿的好些,吃的好些。而家乡的孩子们呢?穿着哥哥姐姐小了的旧衣服,一身校服可以穿春夏秋三季,有的孩子戴着捐赠的模拟机,有的甚至连模拟机都不能双耳佩带……我该怎么帮助这些孩子啊,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康复他们。由于中心的康复理念以及方法陈旧,我便把自己专业所学的,在福建实践到的,毫不保留地引进来,不合适的大家再商量,不妥贴的大家再更改。就在孩子们一天天进步的时候,一件事触动了我,班里的几名孩子突然好几天没有来,一打电话才知道,原来家里农忙,家长没有时间来接送孩子,所以孩子就在家里歇几天。家庭康复跟不上,孩子的康复质量怎么能上去呢?为了让家长了解更多的康复知识,我便把所了解到的、在网上查到的康复知识排版出来,贴在墙上,让家长们学习,把新的康复理念,贯穿到家庭康复中去,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让家长明白家庭康复和学校康复是同等的重要,要做到家园同步。看着孩子们一天天进步,家长们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心里真的踏实高兴,我为自己能为家乡的康复事业添砖加瓦,为孩子们取得进步而自豪。每当我走进教室,听到孩子们稚嫩地叫着“老师、老师”,抬头看看天,明媚的阳光照在我和孩子的身上,心里暖暖的。
我坚守自己的诺言,从开始到现在,抑或是未来,从未退缩动摇过,无论是在北京,福建还是家乡,我都将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在聋儿康复道路上,迈开步子向前走,为更多的孩子遮风挡雨,守护他们扬帆远航,这就是我一生的承诺!
- 创建: 枣庄市残联
- 发表日期: 201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