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拐女孩”:阳光照亮漫漫求学路

 

 

 

    刘姝汶今年19岁,出生在枣庄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家庭。在她10个月的时候,不幸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从此,一对木拐伴随着她的大部分生活。8岁那年,小姝汶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那时候,小姝汶的父母已经下岗了,为了生计,爸爸在路边摆了个修车摊,妈妈骑三轮车跑出租,还要供姐姐上学,家庭生活非常困难。但是看到小姝汶渴望的眼神,妈妈怎么也不忍心拒绝她。第一天上课时,小姝汶就得到老师奖励的一块水果糖,她自己没有舍得吃,而是把糖果小心地放在了书包里。放学后,小姝汶把糖剥开,送到妈妈嘴边懂事地说:“妈妈,给你吃,这是你背我上学的奖励!”看见幼小的女儿如此懂事,母亲欣慰而感动地哭了。从那以后,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母亲都决心再苦再累,也要供小姝汶上学!

    生活的艰辛让小姝汶从小就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因此她在学习上付出了超乎别人数倍的努力。从小学到中学,她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们心中的好榜样。同时,她坚强与乐观也赢来了更多人的关心和帮助。高中开学报到时,老师发现了她的残疾,特意要把她从三楼教室调到一楼去,她却对老师说,自己能自理,请老师不要给她特殊的照顾。为了做到这一点,姝汶努力克服着身体不便带来的痛苦,每天她都要拄着双拐,艰难地爬上位于三楼的教室;为减少去厕所的次数,姝汶每天只喝很少的一点水,即使渴极了也不敢多喝哪怕一口。

 尽管如此,姝汶还是那么坚强和乐观,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常怀一颗感恩的心。高中三年,她的成绩始终排在班级前几名,英语总是第一名。高考前夕,姝汶不慎将腿摔成骨折,不得不在家休息了一个多星期。可是一想到高考在即,她不顾还打着石膏的腿,硬是让母亲把她送进了教室。高考结束后,她取得了584分的优异成绩。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小姝汶默默地哭了,她知道自己的成绩过了一本分数线。但考虑到家境的贫寒,还有那不菲的上学费用,最后她决定上二本,选择了青岛科技大学。即使这样,6900元的学费父母东借西借,才筹集到3000多元。眼看开学在即,父母和小姝汶的脸上布满了愁云。

    这时候,姝汶的妈妈想到了向残联和社会各界求助。枣庄市残联的同志听说了小姝汶的情况后,立即将她列入了下批助学援助活动名单。枣庄电台生活娱乐残疾人专题《生命之光》栏目组的同志还帮她申请了2008年“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如今,5000元助学金已经到位。枣庄《鲁南晨报》记者闻讯后,专程对小姝汶进行了采访并刊发了她的情况,引起社会很大反响。8月27日,市中区塔埠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带着社会各界好心人捐助的3000元现金,送到了“双拐女孩”刘姝汶的手中,驱散了她脸上因交不起学费的愁云,而好心人不愿留名的举动,更让姝汶的眼中噙满了泪水。面对社会各界好心人的无私帮助,她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去做,才能对得起大家的关爱之情。

    美好的未来,已经在“双拐女孩”刘姝汶的脚下展开,相信有社会各界的阳光温暖着她,即使拄着双拐,她也一样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枣庄市残联/李娜      2008-9-8

 

  • 创建: 枣庄市残联
  • 发表日期: 201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