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艳玲 李论|数字环境下听障生阅读:特征、挑战与应对策略
本文刊发于《残疾人研究》2023年第2期,欢迎转发与转载!如需开白名单请联系杂志编辑部010-83190550。
作者:穆艳玲,北京联合大学工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讲师;研究方向:特殊教育、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李论,北京联合大学工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
【关键词】数字阅读;听障生;数字阅读特征
前言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电子设备进行阅读,阅读资源的载体由纸质媒介转变为电子设备,如PC、手机等,阅读由文本阅读转变为数字阅读。虽然阅读的本质没有改变,仍旧是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但阅读的呈现方式和传递方式数字化了,即阅读的方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首先,阅读的内容数字化,如网络小说、电子书、数码照片等;其次,阅读的载体或终端数字化,如手机、电脑、电子阅读器、数字电视等[1]。
尽管阅读的本质以及阅读的核心过程在不同媒介中是相似的,但是,数字阅读需要不同于文本阅读的处理技能,即便数字原住民,也不能在数字环境中潜意识地进行有效操作。经合组织国家四分之一的学生甚至无法完成最基本的阅读任务,这意味着他们在日益动荡的数字世界中很难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2]。听障生同样面临数字环境下阅读方式改变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在CNKI全文数据库中,以“数字化阅读”and“听障生”“数字阅读”and“听障生”“数字阅读”and“聋生”为关键词或主题进行检索,共检索出7篇文章。检索结果说明,学术界对听障生数字化阅读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基于上述结果,本文尝试讨论数字环境下的阅读特征及听障生所面临的阅读挑战,进一步探讨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帮助听障生提升阅读能力,缩短听障生与健听生的阅读差距。
数字环境下阅读特征
新型阅读媒介可以提供更多的碎片化阅读内容和增加碎片化阅读时间[3]。数字媒介,如智能手机、数字Pad等,其显示界面的物理尺寸通常小于印刷文本。数字技术引入了组织和呈现信息的新方法,数字文本持续阅读的连续性降低,信息的碎片化呈现增强。信息的碎片化呈现也适合阅读载体的不确定性。数字媒介易于携带,信息容量大,可以提供更多的短篇幅信息。碎片化时间适合简短信息的阅读。
1.2 多模态性
多模态性以不同的呈现方式(如文本、图形、音频和视频)传达其内容,以吸引人类不同的感知系统[4]。数字技术引入了文本与其他表现形式相结合的呈现方法,利用文本、图形、音频和视频多种模态共同构建意义。这种表现形式能发挥不同模态的优势,吸引不同的感知系统,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阅读内容。
1.3 超文本动态链接
超文本动态链接技术为个体阅读开启了无限的可能性[5]。从结构而言,超文本链接打破了传统印刷技术的线性结构,通过超链接技术,可以将文本、图形、网页乃至音像等文件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开放的、多维度的信息集合[6]。理论上,这种技术可以使阅读材料无限扩大,打破材料的边界。
1.4 互动交流性
Web 2.0,实现了读者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角色转变;Web 3.0有望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信息的广泛互联和个性化推送[7]。基于Web 2.0及更高技术的支持,数字阅读实现了作者和读者直接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社交网络、论坛实现了基于原始文本的讨论和信息交流。文本的不断叠加,也对原始文本的意义不断地进行补充,从而实现阅读内容的及时更新和扩充。
数字环境下听障生阅读的挑战
阅读主体、阅读客体、阅读环境是阅读活动的基础构成要素,阅读活动的结果受到阅读主体、阅读客体和阅读环境的影响[8]。数字技术引入了设计、组织和传播信息的新方法,扩充了阅读内容、阅读时间与阅读形式,使得信息的获取更快捷、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更高效,也对听障生阅读活动产生了诸多挑战。
2.1 听障生数字阅读素养发展存在不足
有学者从“技术”和“阅读”的混合视角对数字阅读素养进行概念界定,强调数字阅读是数字技术与认知能力的整合[9]。数字阅读素养需要数字技能和数字知识的支持,比如熟练应用数字阅读工具,熟练应用数字文本结构,提高预测、集成和评估相关网页的能力。听障生的信息定位与检索、整合与总结及反思与评价的阅读能力是阅读素养的核心部分。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和弱监管性,所以听障生不仅要理解阅读内容,还要对材料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权威性进行评估和判断。因此,数字道德成为数字阅读素养的一部分。
2.1.1 数字阅读技术有待优化
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思考和学习,会有回访、注释和笔记等活动出现。传统阅读工具提供了直观的显示功能,简单地操作即可实现标记功能,例如书签在文本中对其位置提供了直观的显示,而且阅读者并不用思考如何实现书签的添加。在数字阅读环境下,文本的连续性降低了书签的直观显示功能,当前位置与书签位置之间的关联性并不显著[10],需要配合其他操作实现回访功能,例如在Word文档中,书签被创建后处于隐藏状态,需要通过超链接技术定位书签。数字文本存储格式的不同决定了数字阅读器的多样性。阅读器的多样性需要设计不相同的阅读工具箱与之匹配,以便实现阅读过程中的占位、标注、注释等功能。数字阅读工具的非直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听障生数字工具的使用产生了挑战,并且听障生容易分散部分阅读注意力以便关注工具的使用。
数字技术不仅包括滚动条、选项卡、超链接以及下拉菜单等一系列工具,而且包括阅读导航。导航才是数字阅读的关键特征。读者通过导航构建自己的文本。链接到何种文本将直接影响到阅读对象及整个意义的构建,优秀的数字阅读活动倾向于尽量减少不相关页面的访问,有效地定位到自己所需要的页面上。数字阅读需要有对未知文本的预测、评估能力[11]。
2.1.2 阅读能力有待提升
国内学者在认知心理领域做了一些实证研究,大致认为听障生的书面语水平较健听学生要低至少3个年级[12]。有研究者对南京特教学院2007-2009年听障生语文升学试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要求考生在简单句子中找出或判断句子成分、修辞手法,特别是从原文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题目,考试内容较简单,大部分考生做得比较好;但很多考生不能正确表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对文章缺乏深层次的思考,理解流于浅层次而难于真正理解作者的目的和情感[13]。
眼动技术考察发现,在阅读句子时,熟练的听障读者、不熟练的听障读者以及熟练的健听读者在早期加工阶段均表现出词频和预测性主动效应,表明读者在高频词及高预测性词条件下的注视时间更短,跳读率更高[14]。但在建立篇章整体意义的理解时,听障生和健听生的回视次数存在显著差异,因为读者对当前阅读信息相关的背景知识记忆不准确或为了证实当前背景知识与过往信息相关,往往出现选择性回视[15]。有效激活背景知识通达阅读材料中有因果关系的信息,发生连接推理加工,构建局部连贯,显著提高了理解性问题的回答正确率[16]。在日常生活中,听障生语言、信息积累薄弱,在语篇理解过程中不容易有效激活背景知识或连接推理的加工不能达到自动化程度,影响其阅读效果。
综上,对熟悉字词的解析、对明确信息的获取,听障生与健听生无明显差异。但在有干扰信息或阅读的背景信息不明确的情况下,将阅读的不同部分之间建立链接,或多部分进行比较从而明确观点,以及从阅读的整体出发总结内容,听障生与健听生有显著差异。
2.1.3 数字阅读道德意识有待加强
数字阅读道德是数字阅读素养框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具体表现,包含对自身“隐私与安全”的关注以及对“规范与道义”的遵守[17]。在高开放和弱监管的网络中,听障生需要自己整合观点,评估阅读内容的可靠性和权威性。阅读的干扰信息较多,阅读背景不明确时,听障生观点整合能力的滞后性导致其在网络安全和网络规范遵守方面将面对比健听生更多的挑战。
2.2 听障生数字阅读资源开发不足
目前,图书馆存在特色资源太少,很多视频存在没有字幕看不懂[18],无障碍阅读资料更新慢、数量少[19]等问题。听障生大多只能通过视觉获取信息,其信息的获取方式单一,音频、视频等多模态听觉信息与文本之间的转换识别率、准确性、精确度与可理解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文字或手语形式来代替具有思想情感的有声语言也比较困难,无论是手语翻译,还是使用语音识别技术的实时字幕,都难以避免翻译延迟和翻译语言的不切合等问题[20]。特色资源的建设,在技术层面上需要专业人才的参与,在经费层面上需要专项资金的支持。
2.3 听障生数字阅读环境无障碍支持不足
阅读环境既包括硬环境,也包括软环境。硬环境包括阅读场所、设施设备等,软环境包括阅读指导、活动形式等[21]。在无障碍设施设备支持方面,阅读工具和辅助工具缺乏图文并茂的介绍,不便于听障生理解和使用。在阅读指导方面,听障生在图书馆文献检索中遇到的困难较多,检索过程复杂,不理解、不明确检索词是影响听障生检索效率的主要原因,听障生阅读呈现出盲目性和随意性特征。在阅读活动方面,听障生喜欢的图书馆活动,首选是有字幕的影视欣赏和小视频,其次是有手语翻译的阅读辅导[22],这说明多模态信息的传输可以弥补听障生语音识别的需求,并反映了听障生希望有手语辅助沟通交流的需求。
数字环境下听障生阅读的应对策略
虽然数字阅读产生了诸多不利因素,但PISA2009数字阅读报告显示:在性别方面,数字阅读能力的差距比印刷阅读能力的差距要小,男孩在数字阅读方面有相对较强的表现[23],说明数字技术在阅读方面的应用对听障生而言也存在机遇。相关工作者应重视数字环境下听障生的阅读,思考如何帮助听障生克服阅读障碍。
3.1 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
应基于OBE教育理念,开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包括技术层面数字技术的操作使用,而且包括信息层面的信息的检索、理解、整合和评价。如果培养目标只停留在操作技能层面,学习成果会成为易忘记的信息和片面的知识。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案例教学,学习经历了感知、记忆、整合阶段,其成果可能持久存在。
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应注意数字道德的培养。互联网中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也存在不健康的内容。教师在讲解数字技术、网络资源的先进性时,也要培养听障生的数字安全意识和数字道德规范,让我们有意识地评估阅读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既要有保护自己的安全意识,也要有遵守社会规范的自觉性。
3.2 促进阅读资源建设
3.2.1 借助内容碎片化,突出阅读信息
碎片化就是将系统的知识破成许多零碎的内容予以呈现,使得信息的呈现更具体,更突出。碎片化地呈现阅读内容更适应数字文本显示介质的不确定性。导航和超文本链接技术又可以将这些破碎的知识重新耦合成系统的知识,呈现出完整的阅读内容。听障生的阅读特点显示:对熟悉字词和独立、简单信息的获取没有困难,阅读内容的碎片化呈现,可以明确地、突出地传递阅读信息,引起听障生注意。阅读内容合理地碎片化呈现有助于提升听障生的阅读效果。
3.2.2 利用动态链接,激活阅读背景知识
虽然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阅读呈现的介质、借助的技术有显著不同。超文本动态链接技术打破了学习资源的空间束缚,听障大学生更偏爱通过超链接来获取解释内容的阅读形式,方便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24]。超文本动态链接技术使得除文本外,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介信息参与到阅读内容中来。多模态阅读资源的介入提升了听障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从而对其认知能力起到促进作用。数字阅读动态链接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空间和媒介的局限性,提供多模态的阅读背景知识,提升听障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2.3 运用阅读导航和互动性,降低阅读难度
阅读界面的框架结构应反映页面间逻辑关系,为读者提供定位引导作用;阅读界面的视觉元素包括文字、图片和色彩[25]。合理的界面设计可以使阅读操作变得舒适简单、引导阅读者建立更有效的阅读路径,提高阅读效率和学习效果。读者可以根据自己对阅读内容有效性和可信度的判断来构建阅读路径,不同阅读路径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效果。可以在满足一定的视觉审美要求下,以任务为导向,合理调整界面的字体和字号,使得重要信息突出而显著,方便听障生快速定位和阅读;也可以通过色彩表现同样重要的信息,引起听障生的视觉注意,从而降低对未知阅读内容的预测与评估能力的要求。
基于Web 2.0及以上技术支持的数字阅读,交流和分享在阅读中更为常见。阅读由静态、单向的信息传递变为动态、互动的信息交换,使得阅读包含了更为复杂和重复理解的过程。基于原始阅读内容的信息共享和交流,通过信息的不断叠加、补充和解释,可以帮助听障生由浅入深地理解知识,促进阅读效果。
3.3 提供公共社会服务支持
数字阅读的无障碍支持。首先,应明确阅读的主体,提供对应的无障碍支持设备。例如,音频资源阅读服务的公共社会服务机构应提供语音转换文字设备。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新一代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ChatGPT已经诞生,应合理利用和推广自然语言处理工具,使听障生可以在无声世界中实现无障碍阅读。其次,阅读的工具或相关辅助工具应采用图文并茂的多模态信息介绍其应用方法,便于听障生掌握相应的使用技能,指导其阅读活动。最后,阅读活动的设计和策划应有听障生参与,了解其需求,创造融合的阅读环境。
小结
应重视数字环境下的听障生阅读,充分认识到数字阅读对听障生阅读的积极作用。首先,内容应合理地碎片化,既适应物理载体的需求,又利于明确信息被听障生获取。其次,合理运用超文本动态链接。媒介的多样化提升了听障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超链接技术打破了时空界限,提供了多样化的阅读背景知识。最后,注意阅读内容的互动性,为原始材料的补充和解释预留空间。
- 创建: 枣庄市残联
- 发表日期: 202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