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枣庄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  王振义

(2018年4月)

 

    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期,其中残疾人脱贫问题成为焦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一两年来,市、区(市)以多种方式扶持残疾人学习技术、发展生产、就业增收、社会保障、政府兜底等措施,使众多残疾人实现了稳定脱贫。在这场长期持久的脱贫攻坚战中,农村贫困残疾人由于身心障碍、劳动能力受限、受教育程度低等原因,成为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扶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群体,农村残疾人精准扶贫任重道远,让残疾人同步小康是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残联组织以及广大残疾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唐山市考察时指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要把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接力不断走下去,为中国人民幸福追求而努力。中国有几千万残疾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为残疾人事业做更多事情,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残疾人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李克强总理曾指出:“残疾人事业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是社会主义命题中应有之义。我们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让残疾人掉队,要让残疾人的生活更加殷实、更有尊严”。

    残疾人是困难群体中的困难群体,残疾人事业是短板中的短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让一个残疾兄弟姐妹掉队,必须优先解决他们最为急迫的基本需求问题。市残联针对这一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工作,为了真实掌握一些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找针对性措施。调研组深入到市残联基层单位与区(市)、镇街、残疾人工作者、残疾人专职干事、村委成员进行座谈研讨,并入村入户,到残疾人身边,实地查看,了解情况。

一、 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

    我市共有持证残疾人10万人,纳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系统的残疾人有22374人。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市、区(市)共同努力。到2018年初,我市未脱贫贫困人口共尚有6442人,其中残疾人1158人,占未脱贫人口的18%。未脱贫人口中,按残疾类别来分,肢体残疾606人,占比为52%,智力残疾172人,占比为15%,精神残疾208人,占比为18%;其余残疾共173人,占比为16%。按残疾等级来分,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为698人,占比为60%;三、四级轻度残疾人460人,占比为40%,按年龄来分,就业年龄段(18-59岁)668人,占比为58%;非就业年龄段(60岁以上)450人,占比为39%。按文化程度来分,小学文化396人,文盲、半文盲532人,合计占比80.13%。按劳动技能来分,有劳动能力260人,占比22%;无劳动能力898人,占比78%。按脱贫属性来分,返贫603人,占比为52%。[山亭区未脱贫残疾人732人,占未脱贫人口的63.21%]。全市尚未脱贫的1150余名残疾人中,多数丧失劳动能力,其抵御风险能力更差,脱贫难度更大,是脱贫攻坚战中难啃的硬骨头。

    落实惠残政策,推动残疾人脱贫奔康,助力党委政府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社会各界、残联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市残联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按照“围绕一个中心、实现两个精准、做好三项工作、落实六项措施”的工作原则,全力抓好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

    (一)领导重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脱贫工作,相关部门将残疾人扶贫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抓好抓实。市残联多次召开党组会和专项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和推进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制定《枣庄市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各级残联认真履职尽责,结合业务工作实际,将项目和资金优先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倾斜,不断加强丧失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的贫困残疾人兜底保障,促进有劳动能力残疾人就业增收,切实助力其脱贫奔康。

    (二)量体裁衣。市、区残联开展了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数据信息核查比对工作,根据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实际情况,结合残疾人需求,采取送项目、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等方式,为残疾人“量体裁衣”制定脱贫措施并抓好落实,切实助推其脱贫奔康。

    (三)抓好落实。实施“扶残助学”项目,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两项补贴”发放等工作;积极推动落实好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政府代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重度残疾人提前5年领取养老保险金等政策;督促基层残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聚焦特困群体,全面推进生产互助、生活互助、资金互助等邻里互助扶贫模式;开展威海市-枣庄市残疾人扶贫协作,深入实施实施贫困残疾人助行工程,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实施就业创业、基地建设、社会保障、康复救助、文化教育、权益保障等六项工程,聚焦建档立卡残疾人,加快脱贫步伐。

二、 入户调研情况

    2018年4月17日,市残联调研组先后深入山亭区徐庄镇、北庄镇残疾人家中了解残疾人贫困状况和生活情况。

1.徐庄镇红石嘴村,省派第一书记充分发挥当地资源,帮扶建立了扶贫车间,光伏发电,电商销售土特产。每年为该村创收5万元。“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得到落实。该村虽然通水,但因是山区,每年旱季修建在山上的供水池缺水,村民都要绕山路挑水吃。深入2户贫困残疾人家中了解情况。

    (1)徐庄镇红石嘴村村民,郝德英,女,户主,汉族,多重残疾一级(智力、精神),残疾证号码37040619440409182971,文盲,无劳动能力,危房改造户。家庭人口4人,其中两名残疾人,其子刘夫太,智力残疾二级,小学文化,有部分劳动能力;儿媳刘艳,健康,普通劳动能力;孙子刘进祥,健康,在校学生。家庭因残致贫,属建档立卡,尚未脱贫。

    家庭收入主要来源:4人享受低保(205元/月),计9840元;2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计3840元;享受村扶贫车间、电商、光伏发电分红收入560元;人均0.7亩地,种植业生产经营收入2600元;享受孝善养老780元、教育资助500元、无其他收入来源。

    (2)徐庄镇红石嘴村村民,张士印,男,户主,汉族,精神残疾二级,残疾证号码37040619720210181862,小学文化,丧失劳动能力。家庭人口4人,一人残疾、一名学生、一人务工。配偶张彦,女,健康,普通劳动能力,小学文化;之子张寅彪,健康,小学文化,普通劳动能力;其女张欣何,健康,在校学生。家庭因残致贫,属建档立卡,尚未脱贫。

    家庭收入主要来源:2人享受低保(205元/月),计4920元;1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计1920元;享受村扶贫车间、电商、光伏发电分红收入330元;人均0.7亩地,种植业生产经营收入2000元,务工工资3000元;享受教育资助500元、无其他收入来源。2015年残联为该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现在正常使用。

2.北庄镇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对失能人员邻里互助工作,补助标准从2017年每人每户300元,提高500元。并且从今年起邻里互助补助金可直补未脱贫家庭成员。

    (1)北庄镇东庄村民,任思峰,男,户主,汉族,肢体二级,残疾证37040619720116287042,有慢性病,失能人员,需配偶长期照顾,丧失劳动能力。家庭人口4人,一人外出务工,一名学生。其妻齐加荣,女,小学文化,在家务农,照顾丈夫,普通劳动力。其子任泽俊,男,健康,在校学生;其女任静,女,在外打工。家庭因残致贫,建档立卡返贫户。

家庭收入主要来源:3人享受低保(155元/月),计5580元;1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计1920元;人均0.75亩地,种植业生产经营收入1100元,耕地转包1680元,务工收入3000元;享受低保电补105.5元,教育救助2250元,粮食直补300元,扶贫项目收益550元,邻里互助补贴6000元,无其他收入来源。2017年残联为该户进行了无障碍改造,电动窗帘,可视对讲门铃,简易晾衣架,两用椅,低位灶台,太阳能,铁门,铝合金门窗,发放轮椅。

    (2)北庄镇上十河村村民李思传,男,户主,汉族,肢体二级,残疾证号37040619560917281142,失能人员,需配偶长期照顾,丧失劳动,危房改造户。家庭人口4人,低保户,子女都结婚。因残致贫,建档立卡未脱贫户。

    家庭收入主要来源:2人享受低保(165元/月),计3960元;1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1920元;人均0.6亩地,种植业生产经营收入1000元,民办教师补贴2640元,养老金1200元,粮食直补200元,邻里互助补贴6000元,无其他收入。2015年家庭无障碍已改造。

    调查显示,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级党委、政府扶贫力度的加大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完善,山亭区残疾人的生存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生活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但残疾人受文化、残疾、劳动能力、社会竞争力不强及抵抗风险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脱贫难度大,返贫率高,残疾人扶贫工作任务和完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三、残疾人贫困原因分析

    一是自身素质低。残疾人由于受自身残疾的影响和外界条件的制约,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了极大地限制,大部分人在农村,分布在边远及自然条件较差的山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祖祖辈辈靠务农生活。

    二是劳动能力较差。由于受生理功能的影响,劳动形式单一,多数只能从事简单粗糙的生产劳动。缺乏劳动技能,导致社会竞争力较弱,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

    三是一户多残的现象普遍。例如:徐庄镇红石嘴村郝德英一家4口人,2名残疾人,只有儿媳刘艳有普通劳动能力。这属于典型的一户多残家庭,其生活主要依靠政府救济。调查显示,一户多残家庭占残疾人家庭比例3.5%,扶持难度大。

    四是社会助残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部门和公众助残意识有待提高,一些单位和部门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关心残疾人的问题,如即不主动安排残疾人就业又不依法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残疾人优惠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执行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另外,由于文化素质、经济水平和身体功能的影响,致使残疾人贫困面较大。

四、建议

    中央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消除残疾人贫困,改善残疾人民生,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贫困对残疾人来说,不是唯一的困难,却是最大、最现实的困难。由于贫困和残疾因素相叠加,残疾人的贫困问题,显现出结构性、长期性的特征,贫困程度更深、脱贫难度更大。残疾人摆脱了贫困,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实现了小康;但如果无法脱贫,就一定不可能过上小康生活。这也是为什么国务院《“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国发[2016]47号)在规划布局中把残疾人兜底保障、就业增收和脱贫解困摆在重中之重的原因。

    完成消除残疾人贫困的历史性硬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我国的政治优势和体制优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和战略安排中,又不能不考虑残疾人的特殊性,给予他们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在布署脱贫任务时明确以下几点:第一,不仅要在农村帮扶人口中,将贫困残疾人作为优先保障和服务的重点对象;在残疾人中,也要聚焦重度残疾、一户多残、多残一体、单亲等家庭的残疾人以及残疾妇女、残疾儿童等弱中之弱、困中之困的人员。第二,不仅要考虑一般农村贫困人口的特殊需求,也要考虑残疾人摆脱贫困的特殊需要,提出了到2020年,在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之外,增加了基本康复和家庭无障碍两项指标,使农村残疾人的脱贫目标由“两不愁、三保障”扩容为“两不愁、五保障”,真正实现托底保障的目的。

    1.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对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的群体给予特别扶助,使他们的权利得到更好的实现,共享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没有残疾人温饱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全社会的脱贫,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已成为关系到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研究和解决残疾人扶贫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残疾人扶贫纳入社会扶贫工作的大盘子中,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残疾人以重点倾斜。要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扶贫措施。

    2、稳定残疾人就业。就业是残疾人赖以生存的基础,要多形式、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在推行集中就业、个体就业,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的同时,要重点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已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为保障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对未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要依法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在有产业带动的乡镇及村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引导残疾人学科学,学技术,稳定残疾人就业,促进残疾人脱贫。

    3、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兜底制度。 2016年2月10日,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14号),明确将同时符合“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托养、抚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条件的残疾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将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作为重点。正确运用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动态更新数据,对其基本情况、经济及住房、教育培训、就业扶贫、社会保障、精准康复、精准脱贫等进行分类分析研究。紧盯贫困残疾人特殊基本需求,瞄准贫困残疾人“贫困”这一难点,坚持靶向施策,主动协调、配合民政部门,建立健全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贫困残疾人享受低保,做到应保尽保。继续在贫困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实施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上提标。在重度、精神、智力残疾人进入托养机构上扩面。在重度残疾、一户多残、重残一体等特殊困难家庭生活保障上兜底,着力提高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一户多残、重残一体等“困中之困”群体养护照料和生活保障水平,扩大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整合已有资源、扩宽现有资源、发挥市场作用,积极协调配合探索对贫困残疾人特别是重度残疾人的日间照料,集中托养、邻里互助等多种方式,以解放残疾人家庭生产力和劳动力,实现残疾人及其家庭脱贫、增收、致富为目标,着力推进贫困残疾人“脱贫”与“解困”共同实现。

    积极与民政、扶贫等部门开展会商、研究,在就进一步落实好我市出台的相关扶贫攻坚政策文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稳定的自然增长机制;积极协调住建部门,将兜底解决无自筹能力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优先为行动不便的重度肢体残疾人选房配房或实施重度残疾人集中安置并配备无障碍出行设施;积极协调配合教育部门安置贫困家庭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建立救助政策吗,政府设立救助资金,对特困残疾人的医疗康复进行补助,突发重病住院治疗,子女就读中、小学或特殊学校无法交纳学杂费的残疾人均能申请到特困救济补助。对因自热灾害收到损失的贫困残疾人进行救助。积极协调探索建立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日间照料+邻里互助等脱贫解困机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将重度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着力发挥市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间的联动机制优势,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在“两不愁、三保障、两扩面”的目标向政策性、制度化常态推进。

    残疾人扶贫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有党的坚强领导、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鼎力相助,全市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残疾人的自强不息,努力拼搏,全市残疾人迈入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 创建:枣庄市残联
  • 发表日期:2018-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