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区“三精准”工作法 扎实推进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为切实提升残疾人职业竞争力与就业水平,枣庄市山亭区残疾人联合会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密协作,创新将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向残疾人群体延伸覆盖,通过开展“项目制”培训实践,探索出一条跨部门协同、全流程监管的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新路径。

一、精准筛选,确保培训对象掌握“一技之长”

本次培训聚焦残疾人就业技能提升,经费由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全额保障。区残联与区人社局建立联合审核机制,分步把关:

一是残联初审。严格核验参训人员的本区户籍、持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以及是否处于法定就业年龄段。

二是人社复核。通过山东省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系统,对申请人是否具备职业培训补贴条件进行二次校验。

最终,从各镇街残联报送的64名人选中精准确定40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作为本次培训对象,确保了政策的公平与精准落地。



二、精准施策,确保学员培训内容“一学就会”

立足市场需求和残疾人学习特点,本次培训在内容和形式上双管齐下:

一是课程设计实用化。选定“花样馒头制作”作为核心课程,内容涵盖面点塑形、发酵工艺、花样技法等,注重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总课时32课时,确保学员结业即能上手操作。

二是机构选择专业化。通过严格的政府采购程序,最终委托省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山汇职业培训学校(枣庄)有限公司承办,凭借其专业师资与丰富经验,为培训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精准监管,确保整个培训过程“一丝不苟”

构建“机构自律+部门监管+考核认证”三重质量保障体系:

一是教学管理规范化。培训机构严格执行考勤、请假制度,教师按纲施教,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二是过程监管数字化。区人社局采用 “线上+线下” 双轨监管模式。线上,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线下,通过实地检查、随机抽查、学员访谈等方式全面掌握培训实情,并对发现问题即时督促整改。

三是成果检验标准化。培训结束后,由区人社局从预先准备的5套实操试题中随机抽取进行现场考核,为考核合格者核发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经过考核,40名学员全部取得合格成绩,其中考核优秀者23名,有效检验了培训成效。



下一步,山亭区将扎实做好项目评估验收与培训补贴拨付工作,并系统总结本次“项目制”培训的成功经验,着力构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跨部门协作长效机制,将此项惠残民生工程持续深入推进,助力更多残疾人通过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 创建: 枣庄市残联
  • 发表日期: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