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亭好” 助力康复 ——枣庄市山亭区凝心聚智擦亮“如康家园”精康试点工作

 


枣庄市山亭区以“如康家园”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试点工作为契机,补短板强弱项,多渠道探索、全方位打造、智能化提升,努力把试点工作打造成为得民心、聚民心、暖民心的幸福工程。

一、打基础、建平台,实现精准服务云端互动“零距离”

1.多业务融合平台一体化。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发建设可视化服务平台将残疾人各项业务进行高度融合,为全区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平台以精康试点精康服务查询两大板块为基础,将10个镇街280个村居3411名精神残疾人身份信息、残疾等级、困难程度、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录入其中,可实时查询服务记录、康复数据,变更人员信息。

2.双端口服务载体智能化。平台同时支持电脑及手机微信小程序双端登陆,通过点击“精康试点”模块残疾人姓名,调阅精神残疾人基本信息,利用手机登记精神残疾人主诉、录入精神检查具体情况等多方面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处置意见及时有效实现精准服务

3.互动式沟通内容多元化。平台涵盖多项助残服务,残疾人可通过手机全面了解各项惠残助残政策在线进行业务培训准确定位各级残联组织、康复机构、用工企业具体位置全面了解各类业务办理流程下载业务办理所需资料,填写本人诉求,平台智能客服可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真正实现残联与残疾人的双向互动。 



二、保需求、精服务,提升康复训练自身理疗“内生力”。

1.一人一策,实施个性化社区康复。针对精神残疾人不同康复需求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社区康复方案,为精神残疾人提供专业的心理治疗服务,帮助调整心态增强心理调适能力通过组织绘画、音乐、运动等小组活动建立实践康复场所等方式,培养患者的社交技巧和沟通能力,丰富患者的精神生活,让患者在实际环境中进行康复训练

2.购买服务开展人性化日间照料与山亭区精神卫生中心如康家园签订项目合同书,开展40名精神残疾人日间照料,提供生活照料及护理、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运动功能训练、职业康复与劳动技能训练等服务,努力营造向善向好的生活环境。

3.融入社会,做好多途径辅助就业引入剪线头、手工串珠子、贴双面胶、线路组装等劳动生产工疗项目,组织有就业意愿残疾人,通过培训和指导,在不限定时间强度的前提下,从事生产劳动,让精神残疾人更好的融入社会、自食其力,找到自我价值。根据服务对象自身实际和山亭区精神卫生中心如康家园场地条件建设了占地10余亩的农疗基地,种植瓜果蔬菜、粮食等作物,做到精神残疾人人人有份“责任田”。



三、定制度、聚才智,保障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后勤库”。     

1.健全管理制度保服务。制定了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收费标准等“如康家园”服务目录,建立安全、消防、卫生、财务、无障碍设施使用和维护保养等管理制度6项,如康家园及各功能室管理制度7项,对外公示服务项目、服务承诺、服务人员、开放时间、投诉方式等内容。

2.加大资金投入保健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强化经费保障,做好“如康家园”基础设施提升工作,为康复楼加装电梯,开展无障碍改造,全面实施6S管理。利用99网络募捐款,为80名精神残疾人配置了智能手环,实时监测血压、心速等指标,设定移动范围围栏,及时处置超越活动范围的精神残疾人。

3.组建服务团队保稳定。组建了包括精神科医师、社会工作者、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护士、康复师、社区康复协调员等20人员在内的综合服务团队,及时开展服务团队业务培训2期,提升精神障碍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

下一步,山亭区将加大创新力度,先行先试,聚焦精神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需求,丰富服务内容,规范服务行为,助力“精康融合三年行动”,探索“如康家园”规范运营、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打造“如康家园”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山亭样板。



  • 创建: 枣庄市残联
  • 发表日期: 2024-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