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残联打造残疾人证办理“贴心”服务模式
残疾人证是残疾人享受各项惠残政策的重要凭证,也是各级各部门制定、实施惠残政策的重要依据,对巩固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切实提升残疾人群众满意度,进一步做好残疾人证办理工作,峄城区残联不断创新服务机制,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从申请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残疾人证办理便民化程度和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
一、增加次数,推进常态化鉴定
残疾评定是群众申请残疾人证办理的必要环节,也是最关键的一项,申请人是不是符合残疾标准,属于什么类别的残疾,残疾程度达到几级,都需要经过残疾评定这个关键环节。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参加残疾评定,峄城区残联将原来每周1次鉴定增加为每周2次鉴定,并增设区级办证窗口,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参加残疾评定,减轻了群众负担。同时,开设代办业务,根据残疾人实际情况,由工作人员代为办理除鉴定以外的手续,并由村级残协人员将证件送到残疾人手中。
二、下放权限,推进就近就便服务
为深入推进“一次办好”,峄城区残联将残疾人证办理业务事项的信息核实录入、残疾人证迁移、档案管理等服务事项下放至镇街实施,从单一受理点,转变为多站点受理、就近受理,群众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可到所在镇街进行办理残疾人证相关业务。同时,推行“区镇(街)同办”群众也可到峄城区残联办理残疾人证相关业务。将残疾人证业务下放到镇街,极大方便了残疾人群众,节省了他们时间和交通成本,提高了残疾人证办理的工作效率。
三、上门鉴定,推进零距离贴心服务
针对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的重度残疾人及家中无人陪伴、无法自行到医疗机构评定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区残联主动靠上服务,将残疾人证办理由“你来办”,变为“我去办”,积极组织鉴定医师开展上门评残服务,鉴定医师通过现场诊断、查体、查看既往病历,全面了解申请人残疾状况,对其进行残疾评定,实现了群众办证“零跑腿”,受到了残疾群众及其家属的点赞。
四、共享信息,推进惠残政策落地落实落细
群众办理完残疾人证后,峄城区残联工作人员将其残疾人证信息定期向民政、医保等部门进行信息共享,相关部门接收到残联推送的信息后,第一时间为符合条件的群众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惠残政策,进一步提升了政策落实效率和精准度,减轻了群众负担,也极大地提高了残疾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截至目前,全区残疾人证办件量1022件,其中变更90件,残损换新28件,新办315件,注销299件,到期换证181件,开展上门鉴定27人。下一步,峄城区残联将继续以残疾人群众“满意度”提升工作为核心,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切实让广大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 创建: 枣庄市残联
- 发表日期: 202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