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残联办实事、解难事,惠及近万残疾人

 

  2014年,市中区残联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残联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全面实施“整体赶平均、共同奔小康”工程,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2013年,区委区政府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振兴枣庄残疾人体育突出贡献奖”、市中区被省残联授予“山东省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示范区”;2014年,区残联被省残联评为“2014年度信息通讯工作先进集体”、被市残联评为“2013年度目标考核一等奖”、区财政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山东省助残先进集体”、区人民医院被省政府残工委表彰为“山东省优秀残疾人之家”。

     一、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一是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区残联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开展了16次集中学习,征求涉及“四风”方面问题59条,谈心交心36人次,修订4项制度,新建3项制度,有力促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二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全员签订廉政责任书,认真落实 “一岗双责”的要求,坚持财务收支重大事项由集体讨论决定,加强财务管理,确保单位经费专款专用。三是加强残联干部队伍的管理和教育,提高残联干部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残联干部队伍政治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坚持每天上下班点名制度、周五学习制度,同时,通过举办3期业务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残联干部及专职干事的整体素质。

  二、为188名重度残疾人解决“办证难”问题。一是上门办,先后两次邀请鉴定专家到出行不便的重度残疾人家中,为76名肢体残疾人现场进行评残定级,解决了因常年卧床或无人陪护的残疾人难于到医院评残定级的实际困难。二是集中办,先后两次特邀市立二院精神卫生专家对112名智力、精神病患者进行免费集中诊治和评残鉴定。三是提速办,区残联主动提出“当月申请、当月出证”要求,从往常的60个工作日缩短到20个工作日,解决了办证率低,办证进度慢的问题。

     三、为226名残疾人解决“就业难”问题。一是组织11个镇街残联的22名残疾人朋友参加我区举办的为期15天的残疾人修鞋培训班;二是积极组织32名残疾人参加省、市残联举办的各式培训班;三是通过举办残疾人专场就业招聘会,促进残疾人就业,先后共有226名残疾人与用工企业签订意向书。

     四、为28名残疾人大学生解决“上学难”问题。为解决残疾人的上学困难,确保不漏一人,做到应助尽助,区残联连续一周在区电视台滚动播出“区残联扶残助学”公告,为28名残疾人子女及残疾人大学生发放1500元-2500元不等助学金,共计4.75万元。

     五、为427名残疾人解决“行动难”问题。区残联举办了“温暖夏日,传递爱心”活动,会同各镇街残联对贫困残疾人辅助器具发放对象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严格按照残疾人辅助器具项目流程精心组织实施,按时申报、登记建档,分成两个组上门为282名残疾人免费发放普通轮椅、手摇轮椅、低视力助视器等辅助器具330件。 

     六、为2480名残疾人解决“生活难”问题。区残联本着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残疾人家中,为辖区内的2046名低保重度残疾人发放每人600元的生活补贴,为352名一级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25.34万元,累计发放资金148.1万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残疾人生活负担。

     七、为14户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住房难”问题。区残联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和居住环境为工作目标,把危房改造工作抓细、抓实、抓好,共投入14万元为14户贫困残疾人盖起了新房,圆了残疾人盼望已久的住房梦。

     八、为137名不同类别残疾人解决“康复难”问题。全年累计为14名孤独症儿童,28名脑瘫儿童,18名智力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救助。年内共为55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救助,为20名贫困重症精神病患者进行免费住院治疗,并为22名有康复需求的听障人士赠送了助听器。

  九、“零差错”圆满完成残疾人专项调查工作。此次专项调查历时半年多,分为前期9至10月的全国残疾人专项核查工作,11至12月的专项调查动员、培训等准备工作,及2015年1月开始的正式入户调查。市中区以“零差错”记录上报市残联专项调查数据系统,标志着我区圆满完成了残疾人专项调查数据录入及复录工作任务。一是建立组织机构,统筹协调工作。区政府、区残工委成立了专项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实施方案》,统筹协调镇街、(村)社区各级工作,制定了工作进度周报制度。二是深入基层进行督查,确保专项调查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区残联组成三个督导组,分别前往11个镇、街进行督查,对具体问题进行现场指导,提高了工作的进度。三是集中审核、校对。对完成入户调查并验收合格的镇街,抽调两名工作人员到区残联,集中对本镇街的表格进行系统录入,确保调查的数据可以准确无误的上报,为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十、为550名残疾人发放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区残联紧紧围绕《关于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的通知》精神,对符合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发放条件的对象进行了调查摸底、信息收集、数据统计、数据库建立、补贴发放等工作。10月中旬,区残联为全区550名残疾人发放机动轮椅燃油补贴14.3万元,补贴标准为每车每年260元。

  十一、为180名残疾人发放“阳光家园”居家托养补贴。“阳光家园计划”创建以来,我区加大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为180名低保残疾人家庭实施居家托养,每人发放救助金600元,解决处于就业年龄段且无业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的居家生活问题。依托社会资源,为28名无自理能力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实施机构托养,提供长期生活照料和日常护理等服务,促进残疾人康复、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目前,我区共有各类残疾人托养中心6处,共托养残疾人400人。

    十二、“春节送温暖”走访慰问40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春节期间,为使全区广大贫困残疾人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区残联结合实际,认真开展了“春节送温暖”走访慰问残疾人活动。市、区、镇街残联共走访慰问困难残疾人400余户,发放慰问金及慰问品总计20多万元,为残疾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十三、残疾人宣传文体工作大放异彩。一年来,在中残联网站发表文章16篇,省、市残联网站发表89篇,枣庄日报、市中新报、区人民政府网站等各级新闻媒体发表宣传残疾人事业报道稿件160篇,位于全市宣传报道工作前列。同时,市残联、市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共享阳光》栏目专题报道了《市中区残联2014年工作巡礼》,节目时长15分钟,分别在公共、教育、综合三个频道播出两次,这是市残联第一次对区市残疾人工作进行的全面报导,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我区选拔的15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全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参加了残疾人田径、游泳、盲人门球、脑瘫足球、聋人足球在内的20余项比赛,并喜获佳绩。我区取得了9金2银1铜的骄人成绩,位居全市金牌榜第一位,为市、区争得了荣誉。

    十四、打造亮点品牌,成立全省首家区级脑瘫康复中心。为解决残疾人就医难、康复难,解除脑瘫残疾人病痛,落实好“医在市中”的要求,区政府副区长戴维国亲自考察脑瘫康复专家团队,区残联主要负责人先后十次去江苏考察调研,精诚所至,专家团队终于“整团队成建制”从江苏落户市中区。区残联投资20余万元购买康复器材,投入5万元扶持孟庄镇卫生院建设康复大厅,协调区医院成功开展神经手术,成立全省首家区级残联脑瘫康复中心,并得到省、市残联和区委、区政府的高度肯定。目前,省残联正积极向中残联推荐,将我区脑瘫康复中心发展成全国脑瘫康复中心的新亮点。该中心拥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学术基础的优秀专家团队,以脑瘫术前与术后系统康复治疗技术为特色,采取神经手术+矫形手术+康复训练三位一体的康复新模式,脑瘫患者治疗后基本痊愈,成为全省首家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脑瘫康复中心。该中心初具脑瘫康复虹吸效应,治疗范围辐射全国。目前在区人民医院已成功实施神经手术6例、矫形手术6例,在脑瘫康复中心训练儿童40名,包括来自江苏、安徽、湖南、浙江、黑龙江(漠河)、广西等省份的脑瘫儿童,营造良好的“医在市中”康复医疗环境,打造残联系统康复工作一大亮点,向广大脑瘫儿童提供优质高效的康复医疗服务,真正实现脑瘫儿童的康复梦。

  • 创建: 枣庄市残联
  • 发表日期: 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