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区出实招、办真事,奋力推进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14年,山亭区残联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围绕“整体赶平均、共同奔小康”的目标,认真落实惠及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创造性的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全区残疾人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一、强化宣传,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在山亭电视台、山亭周迅、山亭政府网站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宣传残疾人先进典型和扶残助残先进事迹以及走访慰问残疾人的重要活动。二是结合“爱耳日”、“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残疾预防知识普及和社会扶残助残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对残疾人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三是制定奖励办法,对在各级报刊、网站和简报上发表宣传残疾人工作的各类稿件、作者进行详细登记,逐一奖励。

    二、创造条件,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体育生活。一是在城乡公共文化、体育健身场所配置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文化、体育设施,并提供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服务,加强了残疾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二是鼓励、组织、扶持残疾人开展群众性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举办残疾人艺术汇演和书法、摄影等艺术比赛,繁荣残疾人艺术创作。三是鼓励支持和积极组织残疾人参加各类文化体育比赛和交流,对获得优异成绩的残疾人艺术人才、运动员及其教练员给予与健全人同等的表彰和奖励。2014年选送5名残疾人参加省残联组织的“乘着歌声的翅膀——共享阳光•山东省残疾人歌唱大赛”;为6名盲童申请了“爱在移动.圆梦齐鲁”助盲爱心书包; 4名残疾人参加了全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 1人荣获肢体残疾人举重项目冠军。

    三、立足实效,扎实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一是推进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为白内障患者做了复明手术240例,做到发现一例治疗一例。二是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组织0—6岁肢残儿童到枣庄市立医院进行肢体矫治术前筛查,为48名残疾儿童实施免费抢救性康复。免费为贫困重度听力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救助4名;国家级贫困脑瘫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3人、国家级贫困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救助4人、脑瘫贫困残疾儿童机构康复训练16人,为7名脑瘫儿童免费适配矫形辅助器具,盲人定向行走训练40人。三是实施国家彩票公益金贫困精神病患者康复医疗救助项目。为54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住院医疗救助;为15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门诊服药补贴。四是免费发放辅助器具,其中为25名低视力患者配发助视器,为15名贫困听力残疾人适配助听器,为5名贫困肢体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为50名肢体残疾人免费配发轮椅。五是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扩建工程已经办理规划选址、取水许可、环评、立项等手续,新建社区残疾人示范康复站3处,社区康复工作有序进行。

    四、多措并举,做好残疾人教育、就业、培训工作。一是加强残疾人教育救助。开展扶残助学工程,登记监测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普遍实行“三免一补”优惠照顾,并出台了区级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及残疾学生救助和奖励政策。帮助8名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就读大中专。二是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引导10处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发挥辐射示范作用,新安排残疾人基地就业30人。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50人,创业扶持100人。三是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举办电子商务班等培训各类残疾人150人次。

    五、加大力度,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一是做好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拨付152万元,补贴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2100人,补贴不能自理残疾人护理356人,申报2015年度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2236名。二是落实了残疾人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规定。三是开展残疾人危房改造、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改造等工作。改造15户残疾人危房,改造2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为75户贫困残疾人发放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19500元;完成机构托养残疾人15人次、居家托养残疾人98人次。四是推进“整体赶平均、共同奔小康”工程。通过项目扶持、就业扶持、结对帮扶等各种渠道扶持贫困残疾人460人次,农村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有1600余人。

    六、维权服务,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一是积极开展残疾人法律救助。建立以司法行政部门、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主导,有关部门、残联、社会力量法律救助为补充的残疾人法律救助体系,对残疾人已提供了5宗法律援助。二是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信访工作机制。对残疾人的来信及时答复,初信初访答复率在99%以上,办结率达 100%。三是严格按照残疾人证办理程序,为残疾人办理证件,全区已办残疾人证达到16498人,办证率达到46.2%,为残疾人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优惠政策提供了合法依据。

  • 创建: 枣庄市残联
  • 发表日期: 2015-01-07